【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十分美麗賜諸世界,一分屬於世界,九分屬於耶路撒冷」,這段出於巴比倫猶太法典的祝禱文,折射出聖城耶路撒冷不凡的宗教地位。在三千年悠悠歷史中,耶路撒冷先後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的聖地。但神聖與世俗的交織,讓已立國的以色列與尚未立國的巴勒斯坦對其主權爭個不停,上演著一幕幕流血衝突,聖城也因而蒙上一層陰霾。
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把東耶路撒冷占領了,並宣布定都耶路撒冷,但未獲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人一直堅持東耶路撒冷是立國後的首都。
在國際斡旋下,以巴出現過「和平路線圖」,但耶路撒冷問題始終是碰不得的底線。分析指,中東原本已經危機四伏,一旦川普在關乎耶路撒冷的問題上,出現迥異過往美國總統的表態,可能令中東局勢迅速爆燃,陷入不可控的動盪狀態。
說到底,不論在政治或宗教上,耶路撒冷都屬高度敏感的「議題」,亦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長久以來和談的最大阻礙。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多年來斡旋中東和平都有「默契」,暫時不碰耶路撒冷問題,因為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激烈衝突。
過去數十年,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大興土木,遷進猶太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在住屋、稅務、教育、就業、做生意等等都有優惠,務求彰顯這個地方在以色列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