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一番「功德說」,引起不少爭議,更令勞工跳腳,一夕間「功德」二字瞬間翻紅。
做功德並不難,重要的是有那份心,行布施必須「三輪體空」,亦即對施者、受施之人、所施之物都不執著;但功不唐捐,絕對會有功德。問題是,高官們坐領高薪,自身慳吝小氣,一毛不拔,基層勞工薪資微薄,卻一味叫他們做功德,這是什麼道理?
對照菜販陳樹菊無私奉獻,榮獲麥格塞塞獎;莊朱玉女阿嬤,愛心自助餐價錢十元賣二十年;榮民尹甸甲捐款七百萬元行善;洪中海榮登亞洲行善英雄榜,試問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可曾散盡家產做功德?
政府執政一年多,政策錯誤連連,年輕人薪水停滯,貧富差距懸殊,做累被當成「做功德」,莫怪引發民怨。換言之,「功德說」最大的盲點在於口惠不實,套句順口溜「不管勞工是否過勞,但求法案趕緊過關;薪水太低不關我事,且把功德掛在嘴上」。
以色列將領帶兵講究的是「Follow Me」,而不是「你去做」,府院官員和民代們不願身先士卒,卻叫領低薪的勞工「做功德」,如何令人心服?為杜悠悠之口,請蔡總統和賴院長比照前監察院王建煊,前韓國總統李明博和前紐約市長彭博,捐出所有薪水,或捐半薪和庶民一起「做功德」,這樣才有說服力。
吳一忠(嘉義縣/南華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