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最近媒體報導,也是人民共同感受的是空汙愈來愈嚴重,「灰濛濛的毒霾,飽含各種不同濃度的一級致癌物,塞進肺泡,滲入血管,進入五臟六腑。清澈的藍天、乾淨的空氣,對中南部人來說,仍是一種奢求」。
空汙來源最大的兩大城市是台中與高雄,儘管中央及中、高兩地方政府一連串空汙減量政策宣布,環團並不領情,已發起連署,且將發動「反空汙抗暖化大遊行」,訂十二月十七日在台中、高雄兩地同步舉行。
從中道來看,一切問題都要回歸事實真相,不能不治標,最重要的還是治本。不要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尤其不能頭痛醫腳、腳痛醫頭。
解決發電廠及工廠的燃煤問題,如果只是花大錢或炒短線,又沒有合理有效配套措施,改善空汙手段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如再深究,真正空汙來源,在於能源政策。
邁向非核家園是人類共同願望,各國也都在努力,我國綠能發電還有長遠路要走,改以天然氣取代燃燒生煤也非全無問題。
據專家表示,從安全存量、儲槽興建等技術問題,更令人擔憂是,天然氣發電也會產生空汙,是燃煤電廠的一半,目前的銜接作業、所有配套及可能滋生的問題,也非如此樂觀,且非全無後遺症。
經濟部原規畫,電力建設要將近十年時間,二○二五年前核一、核二將陸續除役,並由核四接棒發電,卻因政治問題而打亂。能源安全應包括供應穩定、不中斷、價格可負擔等三個要素,更涉及國家安全。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十一月八日提出「缺電」解決方案,在答覆媒體相關詢問時也表示,目前沒有啟用或再轉核能電廠的計畫,會盡量努力穩定供電目標,「再轉核能電廠,是最後的手段」。
政府施政確實也該回歸事實真相,如何能宏觀前瞻擘畫國家能源政策,不要再一昧政治口號或意識形態治國。由於面對未來國家大方向與大問題,能源安全涉及國家經濟、人民生活安全,非僅行政院所能全扛,也涉及總統權責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蔡總統在面對兩岸僵局,呼籲對岸以傳統中道政治智慧共謀解決之道;賴清德院長面對一例一休在立法院爭議時也表示,此次再修法也是循中道。面對能源政策爭議,核能安全層級較低的核一、核二機即將除役,而已耗費約四千億元經費,且安全層級最高的核四,卻因意識形態而被迫封存。
國家未來能源是否短缺、減碳目標是否落實、過渡時期核四是否宜解除封存、能源何者較為安全而適當選擇?確應真正回歸中道,以無私無我、宏觀前瞻,為國家擘畫完善願景,以理性客觀、開放胸襟、無私心態,回歸真相,客觀分析評估所有情境,睿智遠見地制訂完善的能源政策,不再以偏蓋全或操弄意識形態,且不要再虛擲歲月與虛耗人民血汗錢,方屬真正愛台灣,且真正為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