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育 孩子,成績真的不重要

文/鄭依琳 |2017.11.30
1655觀看次
字級

文/鄭依琳

走在狹窄的教室通道中,看著一雙雙緊皺的眉頭,紙上的答案寫了又擦、擦了又寫。我總覺得,考試期間是觀察孩子心性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有胸有成竹的自信、有焦慮緊張的不安、也有懊惱氣憤的急躁,這些都是孩子面對壓力時的因應策略。而通常,發回考卷後,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會持續一陣子,當新的進度開始時,孩子又將面對下一循環的挑戰。

日前在臉書瀏覽文章,看到有醫界提出,台灣孩子的高度近視率,是因為學校考試太多的緣故。醫界人士建議,教育當局應規定學校只保留期中與期末考即可,最好不要有任何的小考或平時考,減輕孩子反覆練習與補習的時間,讓孩子多從事戶外運動,也讓眼睛得以休息。

其實,為人父母,我是認同這樣的理念的;而作為一位國小教師,我甚至認為,如果可以,期中考和期末考也不需要,或者一學期評量一次也可以。但是,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教育學其實是社會學的一部分,教育的制度與處遇深受社會現象所影響,家長的期望和升學的制度,深深影響著教育的施行。殊不知,多少家長希望國小多一些複習考,好銜接國中的學習,甚至認為考試多的老師就是認真的老師;再者,即使學校不考,有的家長會自行安排孩子接受更多的補習與考試,為下一階段的教育學習做準備。另外,升學制度若沒有改變,學生的課業壓力也就不容易減輕。

「考試領導教學」是台灣固有的現象,或者可說是根深蒂固的觀念。正面地運用考試與評量,讓教師透過檢測了解孩子的學習優勢與弱勢,幫助孩子發展優勢補強弱勢,會不會比單純地提出「減少考試」的訴求,更具教育意義?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夠設法在眾說紛紜的社會價值觀中取得平衡,並且告訴孩子評量的意義,鼓勵孩子盡可能地學習,有沒有可能讓孩子對未來擁有更多自信?

每當我看到孩子因為成績而情緒起伏時,我都會慎重地告訴孩子:「同學,成績真的不重要。長大後,幾個人會記得自己國小某一次考試的成績?分數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準備的過程中,是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是否理解了教材的重點。再者,省思自己對考試的看法,讓自己透過努力建立成就感,這些都是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也是老師希望可以幫助你的地方。」

我相信,考試還是有一點點的價值,而且也認為,在現在的社會氛圍中,成績始終落後的孩子可能很難感到快樂。如果,我們可以讓孩子從考試中認識自己,會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對未來比較有憧憬,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然後,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中,有一點點喘息的可能,有一絲絲努力的動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