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田(台北市/退休人士)
高雄市為因應冬季空氣品質嚴重不良,宣布啟動大眾運輸免費搭乘政策,自十二月一日起,連續三個月,民眾可免費搭乘公車、客運、輕軌,平日尖峰時段搭乘捷運也免費。
高雄創全國先例,第一個因應空汙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創新政策和施政勇氣固然令人欽佩,然而倘若缺少相關配套措施,此項政策將會淪為「治標而不治本」,俟試辦結束後,一切恐將「船過水無痕」,統統又回復原狀。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高雄市的空汙來源,約有百分之三十來自交通汽機車排放,而高達百分之五十則來自固定汙染源,固定汙染源中有高達八成都是來自前二十大工廠。
高雄市政府倘若真心想要解決空汙問題,最優先的做法,是要先從控管固定汙染源做起。
高雄市民搭乘大眾運輸的比率還不到百分之十,在六都之中敬陪末座,最大原因在於大眾運輸覆蓋密度不足、班距過久、繞行路線過長等,如果這些不利因素無法克服,免費大眾運輸政策,只有原來搭乘者受益,並不能發揮磁吸效果,讓原本自行開車或騎機車者,捨私人交通工具而改搭大眾運輸,政策效果將會相當有限。
免費大眾運輸政策,並不是真的免費,而是由中央補助款支付,同樣是來自納稅人的錢,高雄財政原本就不佳,花錢更要斤斤計較,才不會造成財政更大的負擔。
施政要有步驟,才能獲致令人滿意的良好結果,而不是臨時起義式的隨興施政,與其像放煙火似的做一次性補貼大眾運輸。不如考慮補助市民更換電動機車,或是獎勵客運公司更換電動公車,對於降低空汙問題,後者效果肯定優於前者。
減緩中南部空汙問題,避免中南部民眾成為移動式的空氣濾清器,這是全民的共識和期盼,高雄市與其獨斷獨行,不如邀集鄰近縣市首長集思廣益,或是與中央政府攜手共謀改善之道,千萬不要「吃緊弄破碗」,或是只顧「自掃門前雪」,最後耗費巨資,待免費大眾運輸政策試辦結束後,一切又回復舊狀,高雄市的天空依然灰濛濛的一片,徒呼負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