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聰吉
兩年前,好友小蘇和我一起參加喜宴,席間,每道剩菜他都全數掃入自備的塑膠袋中,當時看在眼裡,暗自覺得未免太超過。
結束後,他兩手大包小包放進車內,我帶著調侃的語氣問:「家中一定很多人吧?」
「沒有,妻和我而已,一對兒女在北部讀書。」
「那……」我追根究底想問個明白。
「我知道你好奇食物的去處,那是要給三十位小朋友的點心啦!」他一臉輕鬆繼續說:「牧師的女兒到鎮內各小學央求校長提供單親、隔代教養、新移民或難以管教的孩童名單,下課後四點到六點接去教會課輔,連我太太都會過去幫忙呢!」語氣帶點驕傲。
隔天,我特地到現場了解狀況。只見七、八位大學生正陪伴不少小朋友複習功課,鴉雀無聲,井然有序。與負責人江老師交談後,始知這免費課輔已行之多年,由一個不願張揚的企業長期資助,不足的經費他自己掏腰包,義工不足,就聘請附近的大專生。且課業輔導之外,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學生有任何行為偏差,必與學校老師溝通,雙管齊下,效果顯著。
那之後,但凡親朋好友、患者送的好物,或是因農友豐收滯銷而收購的水果,我一律轉送給那些認真向上的小朋友。
上個月,一位好友來看診,他是個早餐店老闆,告知此事後,二話不說,隔天就把當天賣剩的早點全數送到診間,囑我轉交。前幾天,一位開糕餅店的女士,提及她滿懷愛心將快過期的麵包與蛋糕送到某機構,卻被放到發霉而丟棄,我於是建議不妨部分轉贈給課輔班;不久後,孩子們果然就有西點可享用了,可見寶島處處有溫情。
小學時我不學好,常翹課,差點步上歧途;如今,有這些熱心人士補足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不足之處,默默為無親無故的國家幼苗付出,讓我不禁要為他們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