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功德成為低薪的道德勒索

潘秋丰(屏東縣/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研究生) |2017.11.29
1404觀看次
字級

潘秋丰(屏東縣/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碩士班研究生)

行政院長賴清德勉勵照服員,要用愛心來解決政府資源不足的地方,他舉例台南大地震時很多消防救護人員是直接趕往現場,確實是台灣可貴的地方,然而,這種愛心不能作為一種要求或標準,不論是照服員、社工員、軍警消、護理人員等,這類特殊性質的工作環境是非常辛苦的,往往面臨體力與精神上的負擔,人力、資源的不足,已經讓他們疲於奔命,環境的不友善、服務對象的不配合,都造成執勤上的困難,如今,院長又拋出了功德一詞,讓人擔心是否增加對員工的剝削使之合理化,故意壓低薪資、故意加班等無良做法。

台灣人確實很善良,但有時容易淪為有權力者控制的理由,當功德成為強迫的時候,就沒有功德的意義與價值了。若要將功德作為標準,那麼政府官員是否要一起來做功德呢?人人都領三萬元,試問民代、官員接受嗎?應當以工作性質與辛勞的程度作為給薪的基礎,當工作讓生活無以為繼時,要如何繼續用愛心來關懷他人?如果連自己都無法關照好,要如何去關照別人?這是政府要設想到的問題,而非用高高在上的形象,要求基層人員勞心勞力,而忽視職場環境的品質。

政府是最終的仲裁者,一定要關注到人民權利的需求,立法、修法就是要給社會大眾一個遵循的規範,而不是為特定對象服務,法的客觀性來自其公共性與強制性,目的是為了保障每一個人的權利,有衝突時就要排除紛爭,不要讓政府反成了絆腳石。愛心更不可以被濫用,否則就成為道德勒索,這樣還有人願意真誠付出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