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雲
經過市場,菜攤上擺滿當令的白蘿蔔,又鮮又美,不覺心念一動,買幾條回家蒸個蘿蔔糕吧!
記得母親還沒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時,每當我和姐姐帶孩子回娘家,她總忙著做我們愛吃的蘿蔔糕。她會先把浸泡一夜的在來米,拿到鄰居永堂嫂家用石磨磨成米漿,接著將白蘿蔔刨成細絲燜煮軟爛,趁熱倒入在來米漿,再使力把遇熱瞬間凝固的米漿拌勻,放到大蒸籠裡蒸煮。當蘿蔔的清甜香味隨著蒸氣汩汩上升,嘴饞的我們就知道,又有美味的蘿蔔糕可吃了。
母親做的蘿蔔糕,不爆香也不加油蔥蝦皮,只放一些鹽調味。油煎後的蘿蔔糕,沾著加了青蒜末的油膏,簡單的食材卻能吃出蘿蔔清甜的原味,孩子們都說:外婆的蘿蔔糕是人間第一美味!
母親生病後,手腕和手指的關節都嚴重變形,再也無法使力攪拌在來米漿,永堂嫂家的石磨也因房子改建而廢棄,她總是嘆著氣說:怕再也不能做蘿蔔糕給你們吃了!
多年後,母親學鄰居改用在來米粉做蘿蔔糕:一包在來米粉,加上兩條白蘿蔔。她會用左手肘壓著鍋子,再用已然變形的右手費力地攪拌米漿,沒有蒸籠就用電鍋蒸。而當電鍋鍋蓋冒出蒸氣,也就是我們回到家的時刻。
我和姐都勸她,手痛就不要再做蘿蔔糕了,母親總是說:用電鍋蒸蘿蔔糕,方便又快速,不費力的。我只要花點力氣,你們一回到家,孩子們就有愛吃的蘿蔔糕等著,我看著也開心,多好!
最後一次吃母親親手做的蘿蔔糕,已是十年前的往事了。那年除夕,她做好蘿蔔糕在客廳休息,等著蘿蔔糕涼了好放到冰箱冷藏,等我們年初二回娘家吃,不料當晚卻病倒進了急診室。我和姐兩家人,年初一清晨急匆匆趕到醫院,母親看著站在床邊的女兒、女婿、外孫們,第一句話是:我蘿蔔糕做好了,你們帶孩子回家自己煎來吃,新正年頭,別在醫院陪我了。
到了夏天,母親走了,以後每年的大年初二,再也沒有母親手做的蘿蔔糕等著我們回娘家。想念時,我就在市場尋找記憶中的美味,卻找不到母親堅持的簡單純粹的原味。直到女兒結婚了,為了讓她年初二回娘家能吃到媽媽手做的蘿蔔糕,我開始學著母親只用在來米粉、水、白蘿蔔等最單純的食材,用電鍋做出簡單、純粹的蘿蔔糕,孩子們說:媽媽,你做的蘿蔔糕和外婆做的一樣好吃耶!
但是,吃一口剛出爐的蘿蔔糕,我好告訴母親:媽~我還是比較喜歡吃你手做的蘿蔔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