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大馬好」佛教青年音樂會圓滿,三千名佛光青年在台前大合影。圖/人間社記者張縉榮
【人間社記者陳家樂、陳彩鳳新山報導】細雨紛飛,熱情不減!三千名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菲律賓和台灣的佛光青年,在第四屆「大馬好」佛教青年音樂會雨中獻歌舞,展現不畏風雨的青年力量。
有別於往年的「大馬好」佛教青年音樂會,二十五日晚,在馬來西亞新山依斯干達教育城體育館舉行的音樂會,以誕生、成長、蛻變和傳承四個階段為主題,闡述大馬佛曲的發展過程。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學生以極具華、巫(馬來人)、印三大民族特色的舞蹈為音樂會揭幕,各國佛光青年也陸續端出精心籌備的表演;台灣普門中學原音社以布農族語、排灣族語、阿美族語及華語演繹的組曲,如天籟震撼全場。
今年大馬好主題曲〈讓世界更美麗〉由黎昇銘、曾國輝、羅憶強、羅憶詩、林穎芷、陳俐杏合唱四部混聲,結合蒲公英合唱團和全馬佛光青年組成人聲大合唱,傳唱著報答四重恩的誓願,另有青年配合歌曲舞動佛旗和國旗,振奮人心。
星雲大師開示成功4要件
星雲大師透過視頻向在場的青年慈悲開示,勉勵青年要獲得成功就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肯吃苦耐勞,要成功就必須靠自己奮鬥,自己可以是自己的貴人。二是要有學術思想,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所以讀書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關鍵鑰匙。
第三是奮鬥的精神,大師以梅蘭竹菊能熬過嚴寒風雪為例,叮嚀青年要成長就一定要耐得住考驗,同時要有服務大眾的精神,因為要播種才有成果,有努力的因才會有成功的果。
最後,大師勉勵青年要確定目標,要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只要肯吃苦、肯奮鬥、擁有學術思想、明確的目標,就一定能夠成功。
內政部副部長拿督努嘉茲蘭在致詞時以標準華語向青年問好,引來全場熱烈鼓掌。他感謝各國的青年來到新馬寺,也承諾將全力支持所有能夠增進青年凝聚力的活動。盼透過類似「大馬好」的青年活動,散播積極正面的能量,減少紛爭,共創和平、安全的社會。
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回顧新馬寺的建立,是由於郭鶴堯老居士認同大師以文化教育弘法的理念,而護持佛光山建立一所具有教育功能的佛教道場,期間也因為許多功德主的付出,才有今天的新馬寺,希望全馬的僧信,都能夠善用這個道場,充分發揮新馬寺文化教育的功能,讓更多青年來學佛。
相互學習增長真善美
慧傳法師也表示,「大馬好」感動了許多青年皈依學佛,星雲大師也曾說馬來西亞是人才庫,希望全球的青年能夠趁「大馬好」相聚的同時,互相學習,激發內心的真善美,使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表示,每次聆聽〈信仰〉都深受感動,除了作詞人是星雲大師,也是蒲公英合唱團指導老師林穎茜抱病譜曲的作品,如今青年更唱出對宗教的希望與力量 。「雖然音樂會在雨中進行,但青年們展現了無比的勇氣,希望青年們在活動圓滿後,繼續秉持『佛教靠我』的精神,光大佛教。」
音樂會開場前下起傾盆大雨,但澆不熄大眾支持青年的熱誠,來賓或撐傘或著雨衣步入會場,佛青備受鼓舞,全力表演回饋全場六千五百名觀眾,雨中音樂饗宴為此夜畫下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