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寫字(上) 圖與文/侯吉諒 |2017.11.15 語音朗讀 55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侯吉諒 圖/侯吉諒 圖/侯吉諒 文/侯吉諒 常常聽到有人說,「寫書法要能出入古人,寫出自己的風格。」 「寫出自己的風格」,對寫書法的人來說,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不然。 寫字要寫出自己的風格,是非常困難的事,很多書法家努力了一輩子,也不見得能寫出自己的風格,對功力不夠的人來說,更是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說要寫出自己風格的人,應該都是沒有真正練字的人。 有味道不一定是好味道 練書法唯一的途徑是臨摹經典的字帖,很多人都以為臨帖是基本的功夫,寫字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風格,這個觀念不能說錯,但有很大偏差。 臨帖有許多層次,最基本是臨摹筆畫、字形,從臨摹中學會寫字的技術和對書法之美的基本欣賞能力。 一個字帖沒有三五年功夫不可能寫得像,寫得像了以後,還要在節奏的輕重緩急上追求靠近原作的精神,如果每天寫一小時,也非得十幾二十年的功夫不可,沒有這樣的功夫,隨隨便便就說要寫出自己的風格,那是小看了書法的創造性的困難。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要寫出有自己味道的字,不是很困難。 我教過數百上千個學生,大家都學過《九成宮醴泉銘》,每個人的九成宮都寫得不大一樣,都很有自己的「味道」,只是這個味道並不見得是好味道。 原因是每個人寫字都有自己的特殊習慣,用筆、用墨,大小、輕重、角度,在學書法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習慣性的動作,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字都有自己的樣子,但這些初學的樣子通常是不好看的,都是錯誤的方法造成的。所以要教學生學習正確的寫字方法,方法正確了,寫的字就會漸漸向原帖靠近,這個時候才算是進入臨帖的及格邊緣。 臨帖就是要把字帖的筆畫特色、字體結構寫出來,並且從中體會書法之美,以及為什麼美、如何美。沒有這些「基礎」的過程,想要寫出及格的毛筆字,那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所謂的「寫出自己的風格」呢? 「寫出自己的風格」當然是每個書法家最大的願望,但坦白說,很困難,古時候每個人都用毛筆寫字,寫得好的也很多,甚至可以說各有面貌,但是真正可以成為公認大師的,一個時代通常也就那麼幾個人。 有「特色」不一定有「風格」 因為「風格」和「特色」應該是有很大不同的。 特色,指的是一種獨特的字形、結構、味道,這並不難做到,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只是,這個特色可能並不一定是好的。 風格就不一樣,風格具有風範、格調的定義,是一種高階的技術成就、精神面貌,例如「北宋四家」: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蔡襄,他們的字都具備了書法要求上的最高標準,筆力強勁、結構合理,但同時具有強烈的個人的面貌,不但出乎古人的範圍,而且影響後代。 「北宋四家」之中最沒有個性的是蔡襄,他的字基本上就是工整、嚴謹,在強調個性的人看起來,蔡襄的字可能過於保守,然而在寫字非常有個性的蘇東坡眼中,蔡襄的書法成就卻是「本朝第一」。 蘇東坡說蔡襄的字是天下第一,黃山谷則認為蘇東坡才是天下第一,反而是那個自認為天下第一、連顏真卿的字都看不上眼的米芾,好像當時、後世都沒人認為米芾的字是宋朝第一。 以字形來說,黃山谷的大字是宋四家最有獨特面貌,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創體」。在前面諸多書法大師的面貌下,要能夠「創體」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能夠「創體」而且影響後世,那就更困難,而黃山谷兩者都做到了。 黃山谷的書法名氣很大,稍晚於他的書法家皇帝宋高宗趙構更是黃山谷的大粉絲,除了高價搜集黃山谷的書法,也下了功夫學黃山谷的字;影響所及,學趙構的趙孟頫也學黃山谷;後來學趙孟頫的沈周、文徵明也都學黃山谷,形成脈絡清楚的黃山谷系統,在書法史上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傳承。 臨摹得像本身就是一種成就 書法史上傳承最廣泛的系統,當然是「二王」體系,幾乎可以說每一個學書法的人,無不受到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影響,然而古人似乎只有感嘆「二王」成就的高不可攀,而不會抱怨為什麼都要學「二王」的字。 黃山谷書法形成的系統也是如此:臨摹前人的經典風格,學得像,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沒有人會覺得學得太像是不對的,只有唯恐自己學不像。 趙孟頫的書法在元明兩代獨領風騷,幾乎沒有一個書法家不受趙孟頫的影響,後來成為康熙、乾隆書法偶像的董其昌,更是一輩子都以趙孟頫為挑戰的對象;然而不管如何挑戰,董其昌的書法風格就是有濃厚的趙孟頫影子,而這也並不影響董其昌的成就。 趙孟頫的風格在明朝中葉以後受到比較大的攻擊,主要是趙孟頫開創了一種端正華美的小楷風格,而在明朝科舉制度的中,這種端正的楷書成為考官(其實是皇帝)最欣賞的字體,因而士人們無不追求那種端正的字體,一般士人寫字沒有趙孟頫的天才,所以就寫出了端正而沒有個性的字體,這種字體在文官體制中被大量應用,因而被稱為「館閣體」。 由於「館閣體」造成千人一面的書寫現象,對明末追求個性書風的幾位書法名家來說,勢必強烈批評。但這些批評對趙孟頫很不公平,因為寫「館閣體」的不是趙孟頫,把學趙孟頫卻寫成「館閣體」的過錯歸罪趙孟頫,這當然是不對的。學生字寫不好卻怪罪老師,這個邏輯很奇怪。 前一篇文章 【11-12月主題徵文-冬季】 下一篇文章 【光陰記事】小夜市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7【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浮世畫框】 96歲文昭阿嬤版畫展【我行遲遲】春意濃【閃文集】 貓咪——就是個鬧鐘【詩】 臺中車站紀事【父母親的話】 母親 是我的啟蒙老師【時食有味】 吃豆皇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