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文青出發朝聖去 文/戴雅真、黃兆平、張淑伶 |2017.11.12 語音朗讀 19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上海 「夕拾鐘樓」外觀洋氣,取名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圖/張淑伶 馬路上的酒吧招牌寫著四百多年歷史的老酒館有位大文豪主顧。 圖/戴雅真 倫敦 牆面沈澱色澤與裝飾掛畫彰顯出酒吧的歷史。圖/戴雅真 文/戴雅真、黃兆平、張淑伶 走一趟上海多倫路 看盡近代歷史的側影 位於上海虹口區的多倫路,長不過五、六百公尺,卻聚集風格迥異的建築、名人公館和古董店,並有左翼作家魯迅、郭沫若及丁玲等人的塑像及壁上雕刻,彷彿近代歷史的側影,無怪乎有所謂「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的說法。 在建築方面,國民政府時期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洋樓居所值得一看,這座氣派洋樓採伊斯蘭西班牙風格,外牆上可看到阿拉伯風格紋樣,被上海市列為優秀歷史建築保護;還有白崇禧將軍故居,作家白先勇在此度過童年。 逛累了可以進來老電影咖啡館喝杯咖啡,聽店家播放二十與三十年代老歌的同時,也能欣賞店內的歐式裝潢;另有名稱取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洋氣的「夕拾鐘樓」。一處醒目的中西合璧建築,飛簷屋頂加上西式簡潔立面,則是一九二八年由美國長老教會出資,遷於此處重建落成的教堂「鴻德堂」,至今仍有信眾在此聚會。 多倫路上的古董店內,有不少中國大陸一九五○與一九六○年代風格的海報,工農兵藝文風畫面加上宣傳用語,對來自台灣的遊客,可能產生不同時代的新鮮感,也有助認識上海乃至中國大陸的近代歷史。 倫敦老柴郡乳酪酒吧 杯光斛影映照更迭朝代 在大馬路上尋覓,看不到這家古典正宗的英式酒吧,只有花體字的「老柴郡乳酪酒吧」(Ye Olde Cheshire Cheese)招牌指引路徑,上頭也寫著這家四百多年歷史的老酒館有位引以為豪的老主顧: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彎進小巷發現別有洞天。昏暗的巷弄中,頭頂一個小小的圓形招牌發出溫暖的黃色燈光,「老柴郡乳酪酒吧,於一六六七年重建」。 在狄更斯一八五九年的著作《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曾出現過老柴郡乳酪酒吧的身影。狄更斯在書中寫道,「雪尼卡頓(Sydney Carton)帶著查爾斯丹尼(Charles Darnay)沿著拉德蓋特山(Ludgate Hill)來到艦隊街(Fleet Street),穿過一段有屋頂的路面,進入一家酒館。」這家酒館,就是老柴郡乳酪酒吧。 原來,這個地方從一五三八年起就是酒吧,但在一六六六年的倫敦大火中燒毀,隔年重建。現在的我們、十九世紀的狄更斯,以及雪尼卡頓和查爾斯丹尼,都循著同一條路,來到同一間酒吧。 店門口的花體字看板,寫著老柴郡乳酪酒吧見證的朝代更迭。從一六六七年重建時的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二世,到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推開有著歷史痕跡的木門走入店裡,昏黃燈光照映下,成排的酒瓶、酒杯反射著微光。 牆上裝飾的油畫以及牆面的沈澱色澤,彰顯出酒吧的歷史,讓人彷彿回到過去;發出瑩白色光芒的小冰箱、櫃檯內的電腦及刷卡機,又瞬間將人拉回現代。現代文青點一杯冰啤酒,遙想當年的文青狄更斯,是否也曾坐在這斑駁桌前,構思出那些歷久不衰的偉大巨著。 紐約白馬酒館 酒鬼藝文客的避風港 一八八○年開張的白馬酒館(White Horse Tavern)位於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成立達一百三十七年,是紐約最古老的酒吧之一,起初是哈德遜河碼頭工人流連忘返之地,隨時間轉移,它更是工人、社運人士談論時事的最佳處所。 一九五○年代酒館變成作家、詩人及社運人士聚集聖地,各方朝聖者眾、知名度漸增,又稱「酒鬼藝文者避風港」;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詩人湯瑪斯(Dylan Thomas)在酒館喝下十八杯純威士忌後倒臥人行道,被扛回下榻處時已昏迷,隔日送醫救治,數日後死亡,神祕意外讓白馬酒館聲名遠播,被列為紐約鬧鬼地之一;晚近觀光客反而較多,也是紐約大學學生等文青們喜歡來喝一杯的地方。 除了湯瑪斯以外,關注二十世紀中葉種族問題和性解放運動的知名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也是常客,兩度獲普利茲獎的作家梅勒(Norman Mailer)、美籍法國女作家尼恩(Anais Nin)皆在此一醉方休。一九五五年成立、曾拿下普立茲獎的小眾報紙《村聲周刊》(The Village Voice),最初也是在白馬酒館由文人們發想草創。 酒館更吸引擲地有聲的作家金斯柏格(Allen Ginsberg)、著有小說《旅途上》(On the Road)的已故作家克魯亞克(Jack Kerouac)、詩人艾許柏瑞(John Ashbery)、歐海拉(Frank O'Hara)等人造訪。一九六○年代著名的民謠三重唱「彼得、保羅和瑪莉」(Peter, Paul and Mary)女主唱崔維茲(Mary Travers)與詩人歌手巴布狄倫等,也讓這間知名小酒館增添歷史感。 今日酒館陳設風格如舊,「白馬」標誌到處都是,另有各式雕塑或古玩,吧台上威士忌琳琅滿目,除烈酒外亦提供啤酒及經典餐飲,但信用卡止步,只收現金!來紐約不妨走訪逾百年小酒館追憶歷史,說不定還能巧遇鄰座的詩人或作家。 前一篇文章 看世界 文青 出發朝聖去 下一篇文章 棄嬰安置 棄兒不捨開啟生命存留的一扇窗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