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黃河變清 原因竟是……千禧年以來 泥沙量銳減 被視為多年治理成果 也有各種預言

 |2017.11.07
4395觀看次
字級
黃河壺口瀑布以滾滾黃水聞名,今年夏天因水量減少、流速變緩,水色變清,呈現有別於日常的「清流飛瀑」景象(圖)。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以「水黃泥沙多」著名的黃河近年來出現變清趨勢,專家說這是中國大陸多年來治理的成果。但也有分析說,黃河泥沙長期以來已和大自然達成平衡,泥沙減少難免會破壞生態平衡。

大陸《瞭望》新聞周刊日前報導,二○○○年以來,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泥沙含量銳減,出現變清趨勢,連同基本上為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時八成以上河段是清的。

對此,前中國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長陳先德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訪問時表示,黃河河段變清的比例目前究竟有多少,還值得探討,但整體呈現泥沙銳減、水流相對變清的趨勢。

他認為,目前出現的「黃河清」局面,是中國大陸自一九四六年展開「人民治黃」至今,幾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但在許多人欣喜黃河變清的同時,有專家表達不同看法。水歷史和水文化研究專家、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鄭曉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出現的黃河清現象,須從正反兩面加以辯證。他說,黃河清總體上代表生態環境變好,是黃河治理的重要成果,但黃河泥沙是和大自然平衡,不是和人平衡。

魚已適應渾水

泥沙還能養灘

鄭曉雲分析,經過數以萬年計的時間,黃河沿途的地貌環境、植被以及動物,已經建立一套和泥沙相互適應的生態環境,已經形成一種默契,黃河泥沙減少難免破壞了這種生態平衡。

他舉例說,山東的東營、濱州等黃河入海口城市,就是屬於黃河沖積平原。黃河泥沙可擴大陸地面積,並可覆蓋鹽鹼地,發揮改良土壤和涵養河灘的作用,泥沙在一些河段還可保護河道安全。

此外,黃河鯉魚等特色物種,也都適應了黃河多泥、多沙和水渾濁的環境。黃河變清後,也自然會影響這些物種的生活習性。

他認為:「從自然的角度來講,黃河泥沙能起到平衡自然生態的作用。到底將來帶來什麼正負面影響,還有待觀察。」

黃河清聖人生

歷代預言不少

據報導,唐朝著名預言《推背圖》第五十四象中,預言黃河水變清澈,將有真命天子或聖人降世。

明朝羅貫中在《平山冷燕》第八回寫道:「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指聖人出現時,大地山川都會傳遞靈異,塵世中的汙濁會被淘汰,萬里黃河變清就是徵兆。

早在三國時期,魏國的李康在著作《運命論》中提到:「夫黃河清而聖人生。」傳說黃河五百年變清一次,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