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樂系怎麼去演布袋戲」,布袋戲雖早已沒落,卻有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等新生代重新出發,從自製華麗戲偶,到結合音樂劇等各種創新的表演,甚至連操偶師都是演出的橋段,再度吸引青少年成為追劇追偶的新粉絲(圖/三昧堂提供)。
【本報嘉義訊】「讀音樂系怎麼去演布袋戲」,布袋戲雖早已沒落,卻有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等新生代重新出發,從自製華麗戲偶,到結合音樂劇等各種創新的表演,甚至連操偶師都是演出的橋段,再度吸引青少年成為追劇追偶的新粉絲,也引發更多人投入布袋戲,這兩年來陸續有年輕劇團操偶師加入三昧堂協助演出,找到自己夢想舞台。
擔任三昧堂布袋戲音樂劇與微電影導演的莊謦瑋年僅二十歲,目前就讀台南應用大學音樂系二年級,主修二胡,也學鋼琴。父母從小就栽培期待他成為音樂家,但他在五年前接觸布袋戲後,拜入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周老師門下,從學徒做起,至今已有一身好功夫。
莊謦瑋的決定讓父母親很不捨,認為布袋戲早已式微,當操偶師收入微薄,很難養家糊口,外台演出時要在戲台架爬上爬下風險很大,若是不慎傷到手,以後可能再也無法走回音樂家的路。
莊謦瑋說,「我爸媽一直反對,我們不斷爭執與溝通」,在三昧堂當布袋戲音樂劇的導演後,他的媽媽開始改觀,莊謦瑋甚至被文藻大學請去當講師。莊謦瑋表示,三昧堂讓每個操偶師都可以充分表現自己,不再是躲在戲台後的無名英雄,「家人現在終於比較認同我的選擇。」
三昧堂行銷總監嚴仁鴻表示,他們打破傳統,演出「沒有戲台」的布袋戲音樂劇,讓操偶師不用再遮頭遮臉,操偶師的表情和動作也是表演的一部分,讓很多操偶師有了屬於自己的舞台和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