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珊
讀《西遊記》能啟發讀者思考諸多之疑問,比方說,小說的第八回說觀音菩薩接釋迦如來法旨去東土尋取經人。在前往南贍部洲的路途中,撞見了那些神通廣大,且對他行兇之妖魔,觀音謹遵釋迦如來事先之吩咐,以慈悲之心勸說對他行兇作惡的妖怪,皈依善果入佛門,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再修正果,脫離災障。
我們先來看看觀音師徒往東土走一遭的路途當中,是如何勸說哪些妖魔學好。
觀音告別山腳下的玉真觀金頂大仙,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菩薩停立雲步看,只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喨,水波裡跳出一個妖魔,走上岸就捉菩薩,木叉與之抵敵,正所謂不打不相識,那怪物得知木叉及觀音真實身分後,書中這般描寫道:
怪物聞言,收了寶杖,讓木叉揪了去,見觀音納頭下拜,告道:「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菩薩道:「你在天有罪,既貶下來,今又這等傷生,正所謂罪上加罪。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那怪道:「我願皈正果。」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凈。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觀音首勸沙悟凈為善之後,即刻動身與「木叉逕奔東土。行了多時,又見一座高山,山上有惡氣遮漫,不能步上。正欲駕雲過山,不覺狂風起處,又閃上一個妖魔。」他撞上來,不分好歹望菩薩舉釘鈀就築,木叉行者與之打得難解難分,觀音菩薩不敢多有耽擱,怕誤西天取經之事,在半空中,拋下蓮花隔開鈀杖。(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