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踩著自己走過的腳印,就覺得踏實。圖/李燕瓊
文/李燕瓊
關於走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即使走路也不簡單!這看似極為簡單的動作,讓林懷民從中體悟到:要學習用另一個方式來觀看自己的身體。
聖嚴法師教我們:走路的時候專心走路,享受當下的專心。
移居德國幾年,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並享受走路,腦袋更年輕了。
是的,我就是從專心走路中學習到:在靜心凝神貫注下,去看到心境或者生活中的瓶頸,同時思考如何找到解決的方法,甚而怎樣把想法變成現實,可以更好地面對自己。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書中說:真正的走路總是寂靜的。在科技時代裡,人類也許只有憑藉雙腳,才能擁有真正的思考。
而有一種寂靜,是走在雪地裡的寂靜。白雪皚皚的冬天,走在只有我一個人的大操場,很孤單,但不寂寞,總有雪腳印陪著我;一腳踩下去再抬起來的感覺,有些費力,就像游泳時頭抬起來地舒了一口氣,卻也同時吸進更多冷空氣,很鮮活清冽的氧分。
每天出門前的掙扎(實在太冷了),是很棒的意志力的挑戰和訓練,但愈掙扎就愈想挑戰自己,而且愈冷愈要動,愈動愈愛,愈愛就愈捨不得不走,以享受天大地大的遼闊。
走著,彷彿天地萬物都被凍結在冰雪中,只有腦袋是清醒著。清醒著細細思量如何打開生活中卡住的結,或許轉個彎找到另一條路,豁然開朗;甚至想:何不就把結繫成個蝴蝶結,不是另有一番風景嗎?條條大路通羅馬啊!
多年報社編輯台上跟時間賽跑的急驚風行事習慣,在一次禪修中的「半步經行(行禪)」練習下,慢慢地被修正過來,藉著慢行的「調息、調心」,感受到明心、練心的養就,更體會了「急事慢說(做)」的必要,事緩則圓是不變的力律。
尤其把走路時平靜而「不起雜念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思上,在我書寫過程中,是很好的助力;偶爾下筆不順暢時,就默想著正走在天地裡,在腳步一起一落間靈感慢慢回來了,甚至靈光一閃的文句,都曾讓自己感動。
看到奧運女子二萬公尺競走,女選手個個體魄勇健,我懂了,每天日復一日的磨練,就是為著競賽這一天,走出一條最完美、適合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