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灰可與陶瓷混合,製造出茶具、聚寶甕。圖/台電提供
【本報台北訊】油、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但生產過程中,汙染議題往往又造成民眾疑慮,中油、台電兩家國營事業,近年導入循環經濟,將煉油、發電所排放的廢氣、懸浮微粒回收再利用,前者再當做燃料,後者製作成塑木、陶瓷藝術品,不僅降低排放,更創造出可觀的產值。
中油大林煉油廠副廠長陳正喜表示,共投資九點一億元推動氣體回收計畫,將燃燒塔排放的廢氣回收,經過脫硫之後,剩下的甲、乙、丙烷與乙、丙烯,可當做燃料再次使用,年產值達二點六億元。
燃煤電廠的空汙議題一向備受矚目,台電的台中、興達、林口三座燃煤電廠,透過集塵環保設備捕捉飛灰,降低懸浮微粒排放,台電表示,三座電廠年產煤灰兩百多萬噸,煤灰回收利用率超過七成。
台電表示,較重的底灰,燃燒後直接落入灰塘,而煤灰以飛灰居多,飛灰也可用於製造塑木的原料、或是用於陶器、瓷器製作。
台電綜合研究所資深研究專員吳成有指出,塑木是由塑膠添加木屑粉製成,較原木耐用並保有木材質感,但木屑粉仍會吸水,飛灰成分是不吸水的氧化矽與氧化鋁,以飛灰取代製造的塑木更耐用。
吳成有說,位於台北市公館的台電總管理處,人行道上的休憩椅,即是以台中電廠的飛灰製成。另外,飛灰也可與陶瓷混合,製造出茶具、聚寶甕。
煤灰畢竟是由電廠產出,原料是否安全自然受關注,吳成有說,煤礦是植物碳化後與礦物結合,經過電廠鍋爐一千度以上燃燒,有機物質早已燒光,因此煤灰其實是無毒的單純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