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日前刊登中共中央台辦文章,總結總書記習近平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兩岸關係,顯示兩岸和平發展關鍵在於「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九二共識」體現「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兩岸關係性質,發揮兩岸關係之錨定海神針作用。昨天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再度重申堅持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
由於先前國台辦在回應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談話時,未提到「九二共識」,部分人士認為陸方已不提,顯示「九二共識」已無作用,這恐怕是誤解;尤其是以「一中原則」回應,這顯示「九二共識」已經硬化為「一中原則」,沒有「各自表述空間」。
相對於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大陸當局提出「一中框架」體現「九二共識」核心意涵,顯然「框架」比「原則」更為彈性寬鬆;同時也默認國民黨「一中各表」,既無公開承認也無公開否認。
中共中央台辦透過這篇題為「砥礪奮進克難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的不平凡歷程」文章,多次強調「九二共識」,恰可證明大陸不可能放棄「九二共識」而另起爐灶。這顯示大陸對台政策具有原則堅定性,而且是「硬的更硬」。
有趣的是,當台灣在原則更趨軟,大陸也會在原則上較為軟化。從台灣民眾對台政策的概念語詞偏好來說,較無法接受程度依序遞減,分別為「一國兩制」、「一中原則」、「一中框架」、「九二共識」。這也就是為何大陸當局會說「九二共識」是最大善意,這是一種「創造性模糊」。
兩岸因為奠基於「九二共識」,得以展開雙方協商對話,不僅有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最終「馬習會」成行;外交休兵沒有遭遇斷交風潮,且可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大會;也無軍事武統威脅;陸客陸生逐年增加。儘管蔡總統提出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已經更接近「九二共識」,但兩岸關係發展停滯,甚至惡化倒退。
蔡總統認為台灣已經盡了最大善意,但大陸視此為未完成答卷,無論是「三新論」、「新四不」,提出兩岸新論述及建立兩岸互動新模式,似乎皆難以解開僵局。
大陸當局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宣稱堅決遏制任何形式台獨分裂行徑;重申「一中原則」是兩岸政治對話基礎。同時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建立「兩岸一家人」的我群意識及命運共同體。
此適足以印證中共十九大後,對台政策更趨於強硬,而非軟化。我方若是期許十九大後,兩岸關係會更緩和,必須主動再釋放善意,激發大陸當局也釋放善意。
目前兩岸政策論述,尚不足重啟兩岸協商之門。然而,大陸當局若壟斷「九二共識」只能是「一中原則」,且在國際社會表述「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恐難獲得台灣民眾接受,故允許「各自表述」而非片面聲稱,助於建立兩岸關係由模糊空間走向確定終局狀態。
柳金財(宜蘭縣/佛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