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民,在左營舊城傍城牆而居,房子就蓋在城牆上。圖/徐如宜
麵食館將城牆舊缺口改造為店門,高雄市文化局要求業者限期移除搭建在古蹟城牆上的雨遮及附加物。
【本報高雄訊】文化部去年核定左營「見城計畫」,要以八年、二十億元經費重現國定古蹟左營舊城的歷史現場。高雄市政府昨天啟動左營舊城牆古蹟重見天日與保存作業,開始拆除占用公有地、緊臨城牆的屋舍;百年硓石古石牆從附著的家牆剝現,見證台灣在清領、日據及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近代史發展紋理。
高雄市文化局昨會同文資委員,到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會勘。位於城峰路、勝利路與四百四十三公尺古蹟城牆間的公有土地長年遭到占用,民眾倚城牆私建屋舍,甚至有作為營業門牆的情形。
「公有土地實不應淪為私人所用。」文化局長尹立表示,此區公有地在戰後曾是民眾暫時安身處,但隨著時移勢遷、人口變動,應回歸土地管用一致。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表示,這四百多公尺古城牆重見天日,是「見城」計畫中的關鍵,如何做,可看出台灣對自己歷史重視的程度。
文化局宣布將全面處理占用情形,優先從公部門列管空屋開始處理。初步調查,此區域內有一百三十七戶占用戶,戶口人數約三百六十人,將依法進行地上改良物查估等作業。
昨天拆除的左營城峰路二百六十九號及三百二十五號違規建物,背面都緊靠城牆。人氣店家西安麵食館,將城牆舊缺口改造為店門,文化局要求業者限期移除搭建在古蹟城牆上的雨遮及附加物;祖籍山東的老闆張建國表示,他從小在左營眷村長大,一定配合國家政策,只希望處理過程一致,不要有針對性。
「這是世界級文化資產!」文資審議委員張守真表示,左營舊城保存刻不容緩。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說,當年並無文資法源,占用戶也非刻意,這是環境使然的歷史共業,現在為了保存文化資產,必須依法而行。
高雄市文化局確認城牆具文化資產價值,已向文化部提報進入國定古蹟審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九月現勘,專案小組一致同意提報的五段殘蹟具國定古蹟價值與重要意義,後續提送文化部審議大會;若獲通過,原指定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城牆九百三十六公尺長度,將一舉增加至一千六百六十八尺,對照原始舊城牆總長二千七百六十七公尺,保存規模將達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