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小集》鄭崇華:一位真正的地球科學博士

李瑞騰 |2007.05.21
475觀看次
字級

我在大陸許多大學校園見到以邵逸夫為名的大樓,常覺得很羨慕,也佩服邵先生大力襄助大學發展的義舉。上個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參觀座落在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的利希慎音樂廳,這個專業音樂演奏的理想場地,即是由利希慎基金捐款,數額之大,令人讚嘆;在港其間,我利用一點時間到九龍塘浸會大學拜訪在那裡駐校的詩人←弦先生,他暫住的吳多太國際中心,也是一棟捐贈的大樓。

這讓我想起我服務的中央大學,在台復校的四十餘年間,校園內只有一棟「國鼎圖書資料館」是中國技術服務社興建在國鼎先生母校的一棟大樓,也是一種實質捐贈;最近中大接受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先生以個人名義捐款二億台幣,將建造一座「國鼎光電大樓」,是中大校史上個人捐款的最高額。

這是一個極具意義的因緣聚合,中央大學在台復校係從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發,在地球科學領域一枝獨秀,上天(太空遙測)下地(地震研究),以科研服務社會;光電所擴大成為光電系,創系主任李正中教授是知名薄膜專家,其專業造詣與學術表現深得鄭董事長肯定;鄭董事長信仰結合環境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本主義的「綠色資本主義」,致力於環保與節能,與中央大學在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教研目標契合。就這樣,中大第一棟綠建築即將在中大湖區興建起來。

鄭董事長來自福建,國共內戰的後期隨舅舅來台。我在中大新聞網剪報中看到一筆資料,說他剛來台灣時進台中一中讀初二,中學時代夜望星空的夢想,終成為他一生奮鬥的目標。對我這樣一位初高中都在台中育才街的人來說,不免心喜,我想起一本《台籍菁英的搖籃:台中一中》(朱佩琪著,台北:向日葵文化,二○○五),那指日據時代,而戰後迄今,它何嘗不是非台籍菁英的搖籃。

在亂離中成長,困知勉行,白手起家,鄭董事長領導的台達電今已是全世界第一大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製造商,集團年營業額三十五億美元,他在南科打造的綠色廠辦是全台第一座。這幾年他捐一億在清華大學設「孫運璿科技講座」(二○○○),另捐一億在成功大學設「李國鼎科技講座」(二○○二),今又大手筆協助中大辦學,令人敬佩;更可貴的是,不論講座或大樓,他都因感念孫院長和李資政為台灣的科技與經濟的貢獻,而以兩位先生大名來命名。這正是一種優質的人文素養,背後有個人與整個文化傳統的內在精神之聯繫,在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欠缺。

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參加了二○○五年的捐贈儀式;二○○六年我還在圖書館館長任內,兼理校史館館務,曾接待來參觀的鄭董事長,深感其樸實、誠懇,長者風範讓人特感溫暖;四月間,他榮獲中央大學贈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由地球科學院提出,實至名歸。我因休假,沒能參與盛會,謹以小文為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