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依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公布「二○一七至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兩岸三地各有漲跌,台灣排名第十五名,較去年退步一名;大陸上升一個名次,至第二十七名;香港則排名第六,較去年上升三名。
根據報告指出,台灣因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排名落後;大陸在技術開發運用和人才培養具熱情與行動力強,商品市場效率佳,政府在推行職能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企業家精神方面取得成效;而香港上升幅度最大,因擁有全球最佳的基建設施,擁有開放及具良性競爭的高效市場,並受惠於強勁及穩定的金融市場。
今年報告係從基礎條件、效能提升和創新成熟度,三個層面的十二項指標,對全球一百三十七個經濟體,進行競爭力指數排名。台灣雖僅退步一名,國人也必須有所省思。
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家競爭力亦然。如從中道來談,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主其事者面對環境變化都必須避免主觀、開放胸懷、究明真相,且須見微知著、明因識果、宏觀前瞻,進而擘畫新局,才能消災免難、轉危為安,並化難呈祥。個人如此、企業亦然,當然國家也不例外。
依此報告,台灣排名落後主因是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造成,當然政府施政,不能不顧國家安全、核災變數,一昧追求國家競爭力國際評比之提升。然而,有關核電安全之評估與綠能電源之轉變、非核家園造就之可能性與時機,政策更需要做客觀評估,不能只為意識形態,誤失時機錯估情勢。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中國大陸如此龐大的經濟體,名次能夠向上一階,政府之策畫與促進、企業之創新與市場活力,以及全體上下一心,功不可沒;已擠入前十大的香港,排名能夠再上揚三名,誠屬不易,係因其市場開放與效率,還有強韌及穩定之金融市場。
反觀我們之施政與作為,意識形態擺第一、去中獨台最要緊。不論一例一休、黨產清算、年金改革、前瞻計畫、同性婚姻,甚至最近的課綱調整、文言比例、台獨主張、經濟財政、社會文化等重大變革,無一例外。繼續下去,伊於胡底?
如從中道來談整體國家競爭力之真正提升,除了配合國際評比,民間及企業須展現更大的創新與活力,政府須擁有更開放無私的胸襟,以及更能登高望遠、宏觀前瞻的擘畫外,還需要為國家人民形塑一個可以繁榮壯大、長治久安,以及永續經營的文化。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政府,需要為國家描繪美好願景,在整個政治、經濟、社會體系運作下,能讓朝野及企業與人民崇尚開放無私、優質競合的理念,且能建立一個能誠信、守倫理、能創新、登卓越的中道文化。
中華民國是蘊藏最完整及最完善的寶地,如只顧意識形態,一昧去中,而把無盡價值的文化寶藏予以折損、摧殘、扭曲或拱手讓人,即偏離了中道。也可預見不僅國家競爭力將不斷下降,而且連「台灣最美風景在人」的文化軟實力也將不斷流逝。改變國體是大事,摧殘國家的良善文化更是傷天害理。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提到:「大凡建立一個國家,要靠武力及外交;但要讓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必須要靠優良的文化及道德。」國家競爭力國際評比下降是冰山的一角,絕對值得警惕及省思;但國家優質文明與文化不斷流失,才會是最大的傷害與災難。只有共同建立符合中道之國家文化,才能不偏東西、融合科技與人文、貫穿宇宙、自然與人間,而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