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院一畢業,慧福法師即刻接到前往哥斯大黎加弘法的派令,他僅知哥國是當時台灣在中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其他便毫無概念了。圖/溏湘
佛學院一畢業,慧福法師即刻接到前往哥斯大黎加弘法的派令,他僅知哥國是當時台灣在中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其他便毫無概念了。圖/溏湘
文/妙熙
佛學院一畢業,慧福法師即刻接到前往哥斯大黎加弘法的派令,他僅知哥國是當時台灣在中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其他便毫無概念了。
懷著初心膽識,決定一試!臨別前,家師星雲大師看著高壯的慧福,引〈易水歌〉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師徒間彼此的承諾與默契已不需多言了。
抵達哥國的首日,天未發亮,慧福法師迫不及待展開新生活,點燃第一炷清香,緩步上二樓佛堂,準備早課誦經,弘法事業正蓄勢待發,持香再下樓時,卻發現剛剛還在的大香爐,竟不翼而飛,回過神才恍然驚覺被偷了。那只重達五百公斤的香爐,重重地給慧福法師上了第一堂課。
權宜之計,法師將花圃中擺放的兩個水泥盆,充當香爐,繼續早課,如今水泥香爐用了近二十年。
哥國因為貧窮,婚姻短暫,加上尼加拉瓜戰亂,難民湧入,使得許多小孩孤苦無依。曾有一個孤兒來到道場乞討時才十幾歲,經常受慧福法師幫助,經過七、八年依然不改偷竊惡習。
熟悉環境後,每回男孩來道場按門鈴,聽見沒人應門,便趁機盜取,採訪前一天,遠在台灣的慧福法師接到消息,男孩趁他回台期間又入侵了。
信徒們礙於安危,不敢將男孩逮捕,慧福法師曾試圖告誡,沒想到男孩拿出身藏的一把小刀向他比畫,不得已法師從後車廂拿出一把割草刀,也假裝比畫,嚇唬他,即便如此男孩還是照偷不誤。
無畏生死 泰然處之
很難想像,在哥國連骨灰罐也會被偷!某一晚,竊賊趁夜黑風高之際,偷走寺裡的五個骨灰罐。翌日,慧福法師發現後心急如焚,心想若是自己親人的骨灰被偷,應該也會很悲傷。
家屬聞訊紛紛趕到,當信徒哭一聲,慧福法師就哭二聲;信徒哭小聲,法師就哭大聲。信徒沒想到法師比他們還更難過,「師父,其實這件事也跟你沒關係,就別難過了!」
為了感恩信徒的寬容,法師做了一個永久牌位供奉,以觀想方式,意念親人回來,法師口念「唵嘛呢叭咪吽,歸位!」
當下兩位信徒親眼目睹家人回來,其他人回到台灣問神,神明指示:「回去跟你們師父講,骨灰丟掉沒有關係,如果有人以高價來贖,不要理會。」信徒就此安心。
海外弘法,風土民情截然不同,尤其生命安危,脆如危土。早年台灣人隨農耕隊移民哥國,家被搶、人被槍打死,時有所聞。法師也培養出敏感度,一回他開車經過鄉間,有兩個小夥子腰配槍,比手畫腳吆喝,法師心想不妙,不動聲色,緩緩駛去,快靠近時,反而加快油門逃離,躲過一劫。
當問及是否懷著如同富羅那尊者死在異鄉的決心時,慧福法師淡然的說:「如果命中帶有橫死,也逃不過。若命中沒有,又何需掛心。大師一生為佛教,不畏生死的精神,如此令人感動,應當學習。當以師心為己心!」
將心比心 慈悲提升
慧福法師自一九九九年抵達哥斯大黎加首都聖荷西弘法至今,蓋了一所中文學校,以文化教育來接引當地人及華人,最興盛時多達二百人。
然因哥國窮困,救濟亦為弘法主力,一年固定冬令救濟,每月到老人院、孤兒院,並認養三十幾個孤兒,他們十八歲離院後,為其規畫就業課程,如烹飪、手工藝、佛法等等。
兩國文化差異雖很大,然人需要被尊重是一樣的。每當法師去救助時都會問,「你們知道我們為什麼來嗎?」「是因為需要你們下次有能力時,再來幫忙我們。」
這讓當地人感覺到自己還有用,「我們生活改善了,也可以幫別人。」如此就不會打擊到他們的自尊心,人都是建立在感受上,如果能照顧他人的感受,慈悲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