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共將召開十九大,各界紛紛對兩岸當局提出諸多善良建議,兩岸當局皆面臨諸多挑戰。大陸當局面臨強硬派抬頭,主張和平統一無望論、力主武統、軍事嚇阻、外交壓台聲浪。台灣當局則面臨台獨聲浪高漲、去中國化措施一再挑釁,且出現主張獨立閣揆、提出憲法修正案植入「兩國論」。兩岸民粹主義、民族主義一再相互衝撞,彼此敵對意識漸增,降低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
為此,蔡英文總統提出應建立兩岸新論述、建構兩岸互動新模式,試圖重啟兩岸正常交流及協商,但新論述實質政策內涵為何?似乎亟待注入新思惟與善意。美國務院前發言人容安瀾即建言,可表述台灣獨立並非選項;對「兩岸根本性質」問題表明態度;正面表述「一中」,或至少承諾「不獨」。這些建議直指兩岸關係發展的問題核心,也就是蔡當局最難接受處。
對蔡當局而言,唯一較具可行性是台灣不會宣布獨立、不會變更國號。大陸當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及硬化「九二共識」體現「一中原則」。而蔡當局對「九二共識」並無接受,而是另表述尊重「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九二共同認知」。
至於應對「一中原則」,則提遵循憲法、憲政體制及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儘管憲法隱含「兩岸一國」、「一國兩區」意涵,但蔡當局並無口頭表述及書面詮釋。
蔡英文拋出應建立兩岸新論述、尋找兩岸互動新模式,藉此表明期望兩岸和平穩定,及釋放政治善意。然無論是「新四不」、「三新論」、建立兩岸「結構性合作」等語詞,往往十分抽象、模糊。
這種「創造性模糊」雖可含混帶過兩岸爭議衝突,但若雙方沒有共同政治基礎,恐怕模糊化政策論述,便成為應付敷衍、不具善意表述。尤其是在「九二共識」及「一中意涵」上,蔡總統認為台灣方面已釋放最大善意。
容安瀾建議蔡英文總統表述台灣不會宣布獨立,沒有宣布獨立必要性,這符合民進黨主流政策主張。
傳統獨派認為台灣尚未獨立、必需公投建國;但台獨論述轉型認為台灣已經獨立,沒有宣布獨立必要性。
即使最近賴揆在立法院表述,也提及台灣沒有宣布獨立必要性。但如此表述,恐也難符合大陸完全期待,前總統陳水扁曾提出「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變更國號、不會兩國論入憲、不會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問題)、兩岸政治統合新架構、未來一中,尚無法解決兩岸僵局。
二○○○年至二○一六年民進黨兩次執政,兩岸國力差距急速拉大,大陸當局更持現實主義政策立場,僅只表述台灣不會宣布獨立,雖有善意但未達標。然蔡當局一旦表述不會宣布獨立,大陸當局若接受,似乎在堅持一中及「九二共識」立場上倒退。但若不接受,恐台灣民眾也會把矛頭轉向大陸當局。
大陸當局或可思考,不必民進黨當局一步到位接受共同政治基礎;而是從涓滴細微中逐漸妥善引導,運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求同存異、化解政治分歧。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