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前往海拔九百公尺親愛部落的親愛國小,全校學生僅有六十幾人,這裡有兩位值得我欽佩的陳珮文、王子建老師,他們無私的奉獻與付出,以音樂澆灌部落孩子們生命的老師。
在這群天真無邪的部落孩子們身上,我看見努力不懈地練習模樣與專注的神情,一直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由於部落的交通極為不方便,王老師除了每天負責接送這群部落孩子們上、下課與課後的小提琴課之外,每天有十個小時的時間是穿梭於部落之間的開車中渡過,且需打理孩子們的生活與用餐。
當初因為小提琴的維修費用昂貴,他更自學小提琴的製造與修理,從完全不熟悉的門外漢到撐起一個工坊,並且培育幾位製琴種子教師。
王老師為孩子們安排的美術課,則是每個學生製作一把小提琴,若哥哥與姐姐無法完成,則留給弟妹來完成,因此,每個孩子的家裡都會有這把具有傳承與意義的小提琴。
在造訪校園內的美術教室,我看到一把把小提琴高掛於天花板上,有些小提琴的琴身彩繪原住民的圖騰、有些小提琴等候上漆。這像一把把小提琴象徵著一個個希望,讓我看見這個部落的生命力。
在升學主義驅使的教育體制之下,這兩位為人師表的典範,正以無私的愛與關懷,翻轉孩子們的教育與生命,種下音樂真善美的種子,以音樂澆灌每位孩子的生命與心靈,師生的關係如同家人一般緊緊相繫。
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兩位老師的付出,更是以努力不懈的態度與精神,回應老師們無私的付出,這是正向的循環,也是以音樂來啟蒙孩子,讓天賦自由的最佳典範。
這兩位老師不求孩子們回報,僅期許他們將這顆音樂的種子繼續在部落裡傳承下去,當他們長大有能力時,記得回饋部落。讓我有深刻地體悟, 這一把小提琴,就象徵著親愛部落的希望。
這些希望匯整起來,會形成部落強大的力量與後盾,讓我看見部落發展生命力的曙光。
宇恩(桃園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