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外與驚喜有多少呢?無非是結婚生子,或是生離死別,狀況都是因人而異,然而我心中的意外與驚喜,卻有點天馬行空。這一切的開端,從上吐下瀉開始。圖/黯然
文/遇荷
人生的意外與驚喜有多少呢?無非是結婚生子,或是生離死別,狀況都是因人而異,然而我心中的意外與驚喜,卻有點天馬行空。這一切的開端,從上吐下瀉開始。
從小到大,只有一次是父親說要帶我去吃豆漿,結果剛吃完稀飯的我,卻將稀飯吐得一地,就忘情的跟著父親出去了,可想而知,回來必是一頓竹筍炒肉絲啦,至此之間,再也沒有「吐」過了。
而這次上吐下瀉的戲碼就在那個「颱風夜」上演,難忍的夜讓我體會到佛法中所謂「無常一到,無所遁形」。緊急送往急診,身體的不適讓我右左翻覆難耐,此時也只有讓心平靜下來,才能緩解一點不適的身心狀況。
經醫護人員的處理後,我才慢慢睡去,在半夢半醒之際,突然一陣擾攘的嘈雜聲,刺耳的詈罵,讓護理人員不得不呵斥:「再不乖,就把你綁起來。」老伯不予理會,吵著要下床,還用腳踢謢理人員,擾得到最後護理人員只得用輪椅推著他在急診室兜圈,才平息一場雜沓的喧鬧。看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伯,心中浮現「無知」的念頭,生病的無知,把氣出在別人身上,反觀自己曾經生病住院時也如此過,內心不禁深深懊悔,真是對不起那些曾經照顧過我的人。
隔日天快要亮時,隔壁床的老奶奶又吵醒了夢中的人兒。因為只隔著布簾,在專業醫師的訪談下清楚的聽見:老奶奶今年八十二歲,有個十六歲的孫子和十四歲的孫女,兒子今年年初過世,家裡有個陪伴她八年的瑪麗亞。她為了尿床,執意要等瑪麗亞來幫她更換,讓醫護人員使出渾身解數,最後拗不過醫謢人員才願意更換。
爾後又吵著要打電話,叫家裡的人來,好不容易近午時分孫女來了,不但一臉不情願還連一句問候也沒有,老奶奶一開口問話,孫女總回:「少囉唆」、「閉嘴」、「不要說了」、「你聽不懂嗎?」等,孫女用盡各種方法想逃離醫院:「你以為誰喜歡來這種地方?」奶奶問:「我可以吃飯了嗎?三天沒吃了。」孫女反擊:「不行,誰叫你來這家醫院?」又補一句:「要怪你,誰叫你生病的?」老奶奶雖惱苦也只能無奈的沉默。
心想教育真的病了嗎?對長輩不敬、不知報恩、暴逆毀辱等,或許也正顯示隔代教養,及親人早逝等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層面問題,讓一個年少的孩子必須提早去面對或逃避人我的複雜關係。
突然,一位阿伯將針管扯開,血流一地,醫護人員火速趕來:「阿伯,怎麼可以這樣?」「已經滴完了呀!」一臉的怨憎苦病的樣子,而親人的著急與無助,用盡各種方式希望阿伯能安心接受治療,甚至讓孫子以LINE視訊跟阿公加油,無非想讓阿伯快點離開急診室吧。不能接受病痛的折騰,阿伯心中的吶喊「怎麼是我?」病情一直沒好轉,永遠是吃藥、打針、做檢查,一點一滴的希望被吞食,陷入更深的病纏憂怨中。
急診室住了二天終於轉到病房,辦妥一切手續資料後護理人員沒好氣的說:「不想住院,也可以回家!」或許病人看多了顯得不耐煩吧?一切安頓好後,一位美麗的護理師前來,不知經驗不足的問題還是我的血管太細,讓我挨了四針才順利掛好點滴,真叫我無處申冤。
隔壁床的老伯在醫院已住了快一個月,信仰金母娘娘的他祈求病能快點好,但他卻不吃藥、不吃飯、不喝水、不走路,除了一直昏睡外,只要醒來就不斷的哀喊,更總是分不清黑夜還是白天,也常對照護者發脾氣,心想瑪麗亞雖是用錢請的看護,但也不必總是對他出氣吧!
出院那一天,實在忍不住,為何每天早晚總是有一位像小朋友在喊:「救人哦!救人哦!天公伯呀!天公伯呀!」我拿著佛堂帶來的大悲咒水,尋聲前往探望,看到一位老婆婆,手被大手套綁著,看到我們時她也有點驚呆,似乎是有話要說,但我們也只能祝福她早日康復。
四天的住院中,雖然不斷的挨針,但護理人員的細心照護,也讓我由衷的感謝。佛教講:「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此中深刻感受到生病也是一門修行的功課,在病苦中尋找出路,讓心不顛倒意不貪戀,將平時所學習到的佛法用上力,同時也在他人身上,如鏡反觀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的上吐下瀉,也無法看盡這人生百態,讓我有了更多對生命及佛法的體驗,也算是一種意外的驚喜。感謝一切的因緣,讓我對佛法的信心更加堅定,對人世間種種苦難,更能感同身受,也驗證佛陀說法因病予藥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