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閑時喜歡讀古詩,也崇拜那些詩人,更曾想:這詩人是否有窮富之分呢?
從廣義上說,幾乎所有的詩人都是富詩人。為何呢?古代,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學點文化,家裡沒點積蓄是不行。而寫詩是最需文化沉澱的,所以,古代詩人大都是貴族出身。
像屈原是楚國的公族,《離騷》開篇就說「帝高陽之苗裔兮」,尋根都尋到五帝之一的顓頊(高陽氏)啦;曹操父子一個丞相、一個皇帝加一個王爺,陶淵明的曾祖父是晉朝名將陶侃,杜甫的祖父是初唐名人杜審言,白居易父親則當過縣令。
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更多的寒門子弟得以進入上層。像寫〈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年少時家貧,吃飯居然要斷齏畫粥,不過人家後來當了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當然跨入了富詩人行列。
幾乎所有的詩人又都是窮詩人;不過,此窮非彼窮,古漢語裡「窮」,並非貧窮之意,乃身在穴下,十分窘困之意。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屈原、杜甫、蘇軾等人都是一生顛沛流離,行跡遍及半個中國。即便如韓愈和白居易這樣做得高官,一生也遭多次貶謫。韓愈有一篇〈送窮文〉,說自己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纏身,一生困頓,因此決心要把它們送走,此文當然是自嘲,不過也從側面告訴我們老韓真乃一介窮詩人也。
或許有人會覺得筆者偷換概念,那麼,筆者就來聊聊真正的窮詩人和富詩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歸隱後生活並不愜意,有傳聞說他的兒子有餓死的,而老陶晚年飢寒交迫、病魔纏身,可以說是窮死的。詩聖杜甫晚年流離失所,據說耒陽縣令欽慕老杜,特意遣人送來酒肉,不想竟害死詩人,老杜是被撐死的。
而詩仙李白,則堪稱一位響噹噹的富詩人。李白父親是富商,家境優渥,李白曾娶過四位夫人,其中許氏、宗氏都是原宰相的孫女,那可是真正的名門望族啊。李白當過唐玄宗的翰林供奉,後被賜金放還,想來皇帝的手筆不會差到哪裡去。有了這樣的底氣,太白寫詩才能那麼恣肆磅礡,寫出「千金散去還復來」如此的詩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