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芳枝
民國四十六年,溪湖糖廠小火車和載運甘蔗的列車追撞,死傷慘重。十多節車廂裡,全都是到外地就讀的初、高中學生,外子當時也在車上。
當天婆婆一大早就到田裡種菜,聽到火車翻覆的消息,轟地愣了幾秒鐘,嚇出一身汗,立即丟下鋤頭,赤著腳就往火車站衝。車站人員告知她出事地點,但從沒踏出過村子的婆婆,根本也不知道「二重湳」在哪裡,她有如熱鍋中的螞蟻,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我兒子怎麼樣了?」
婆婆頂著九月的烈日,沿著鐵軌拚命往前跑,心急如焚。到了出事地點,只見現場一片狼藉,顧不得玻璃碎片割傷了手腳,焦急地到處翻尋,卻找不到兒子。這時有人告訴她,到外子就讀的學校查查看,比較能了解實際的情況。
婆婆不識字,從沒到過兒子位於員林的學校,也不認得路,只好又沿著鐵軌跑,赤腳踩著發燙的鐵軌和棧道,一路狂奔到學校去。結果,校方說受傷的學生都送到醫院了,於是婆婆又從學校一口氣跑到醫院,心裡不停地祈求佛祖保佑。
當她終於見到包紮得像木乃伊的兒子,再也忍不住流下兩行淚水。得知僅是皮肉傷的那一刻,婆婆的心才從雲端落地,跑了二十公里路,腳底的水泡也全不在乎了。
母愛很簡單,風雨來臨,苦難來臨,撐開翅膀守護你,像亙古不變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