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萍自十七歲起持續捐血,手肘疤痕是她的熱血印記。 圖/鄧桂芬
【本報台北訊】台灣步入高齡少子化,導致年輕一代的捐血人口也跟著降低。台灣血液基金會為此發起「我年輕、我捐血」活動,共二十一萬名年輕人響應。其中一名北醫大女學生是活動捐血最多單位的女生,總共捐二百五十五單位,她表示,自己從十七歲起就挽袖捐血,覺得救人是很棒的一件事。
十七歲到二十歲的年輕族群,十年前捐血量占全國二成,現在剩一成多,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分析,年輕族群的捐血量下降,少子化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年輕人常熬夜睡眠不足,或茶及咖啡喝太多,影響鐵質吸收導致血色素不足,就算捐血,約一成四的人被「退貨」。
台灣血液基金會二年前發起「我年輕、我捐血」活動,鼓勵年輕人加入捐血行列,並於二年內完成捐血十次的目標。活動至今年八月底止,共二十一萬名年輕人響應,其中有三百三十八人達陣完成任務。北醫大醫技系大四學生劉欣萍是活動中捐血最多單位的女生,共捐全血五單位、分離術二百五十單位,雙手手肘都有捐血後留下的疤痕,是她的熱血印記。
劉欣萍說,為了順利捐血,她特別將「捐血」排入課表當中,避開經期、按表操課。多年來只有一次因熬夜被「退貨」,當時決定要更努力保持身體狀態,平時不熬夜、多運動,飲食不吃得太好或太少,讓她捐血同時也變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