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惹草 宣傳台灣的美

 |2017.09.29
2278觀看次
字級
張慈閔等人為台中花博亮相。圖/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廖秉鋐
林將凱

【本報台中訊】台中三位在地花農廖秉鋐、張慈閔、林將凱,在鏡頭裡全神貫注仔細檢查、呵護花卉,眼神充分顯露對花卉栽培的用心及喜愛,一提起花博,整個人更是瞬間亮了起來,並露出開心笑容,強調「為了這次花博,要更用心、更認真。」「台中第一次辦花博,要辦得神氣、辦得漂亮!」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美好。

廖秉鋐 神農獎肯定

世居新社水井里的廖秉鋐,父母種植蘭花逾二十年,他原本從事鈑金工作,後來因為雙親需要幫忙,於是返家投入種植文心蘭的行列。做什麼像什麼的他,對文心蘭投入很深的感情和心血,百忙之中還特地撥冗擔任中華文心蘭產銷發展協會顧問、新社區花卉產銷班書記。為了幫助花農們不斷提升種植品質,更投入文心蘭栽種技術研發與創新。

廖秉鋐並引進溫室自動控溫節能系統,不但更節省能源,種植的文心蘭品質也更出眾,因而獲得二○一五年台灣十大神農模範農民獎,並且改良栽種技術,更研發出文心蘭面膜。

七十二年次的廖秉鋐強調自己非農業科系出身,要特別認真,自家的花卉經營偏傳統農業,他引入科技設備,讓文心蘭的產量及品質更穩定。

他認為,經營農業不能侷限於近幾年的獲利,而是要使產業永續經營,他也傳達給新一代青農們「學習傳統並思考創新」的精神,希望創造台灣農業的美好願景。並期望未來能將台灣蘭花產業進行企業化整合,以推廣蘭花產業,創造台灣農業的美好願景。

對於花博,他表示,台中本就是以農為本的縣市,且台中栽種文心蘭的面積為全台最多、品質最穩定,他一定會大力支持花博,讓世界看見台中優質的文心蘭。

張慈閔 重品質管理

住后里的花農張慈閔表示,已在后里種植花卉三十多年,主要種植繡線與菊花,他相當注重花朵的品質管理,幾乎每天都會進花圃整理,一朵一朵觀察花朵生長狀況,就是要讓消費者拿到最優質狀態的花卉;他希望透過花博,讓更多人認識后里,帶動地方發展,也讓更多人看見台中花卉之美。

一樣在后里工作的林將凱種花二十幾年,原本是理工科出身,但因喜愛蘭花,在求學過程中,開始自學研究種植蘭花,畢業後積極投入蘭花培植事業,一步一腳印,細心照顧溫室中的花卉,讓萌芳花卉農場的馨香遠播。培育十幾種蝴蝶蘭花卉與各式各樣的綠色植物、花卉,顏色萬紫千紅、爭奇鬥豔,除了高潔典雅的蘭花外,農場還有鹿角蕨和樹葡萄最吸睛。

林將凱 理工科出身

林將凱表示,他憑藉著一份執著的心,讓每一株蘭花都能豔麗綻放,他說:「蘭花不開花是因為沒有遇到我,我不是本科系出身,我只是喜歡蘭花,而開始種蘭花。」對於蘭花栽培生理與開花控制技術獨具慧根,他不斷探究、發現、創新的精神,讓人看見只要對於自己所愛有所堅持與投入,條條大路都能通羅馬。他強調,台灣常有颱風侵,容易淹水或損壞設備,期待透過花博增加國際曝光率。

「歡迎來台中看最美的花!」台中市明年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台中花博官方臉書昨天公布形象影片,由吳念真創意指導,以花農為主角,要讓台中花卉美得讓全世界看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