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邦友
中俄積極携手開拓新絲路,不僅中國高鐵將開進俄羅斯,而位居交通要衝的東北,也在沉寂超過半世紀之後,再次受到矚目,兩國邊界的黑瞎子島「一島兩國」,早已褪去昔日的武裝對峙,現今的觀光潮,反而成為雙方友誼的新象徵。
談到黑瞎子島,兩岸老一輩的長者多認為是「被張學良丟掉的領土」,但還原歷史,當時東北已易幟,由南京國民政府統一號令,其遵照中央指示,發動「中東路事件」,未料兵敗,前蘇聯順勢占領黑瞎子島。雖說少帥乃敗軍之將,失土之責難辭其咎,然若論責任歸屬,由其一人承擔未免沈重,也有失公道。
一九二九年七月,張學良執行總司令蔣中正先生的「革命外交」政策,意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各項權益,而鐵路成為東北的首選。當時決定「強硬對抗蘇俄」,以武裝收回中東鐵路路權,蔣在戰前強調:「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擔心中蘇開戰。縱使萬一中蘇開戰,中央也可出手相助」。
然而,戰事開始之後,中央因中原大戰在即,自顧不暇並未派任何一兵一卒或物資前往東北助陣,致使東北軍潰敗失土。
張學良乃是在中央指示下奉命征戰的統帥,錯誤的決策非由他一人定奪,否則事後他也不會因此獲頒中華民國政府第一座青天白日勳章,以褒揚其保持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的貢獻。
後世史家以「被張學良葬送的中國雞冠」,來形容黑瞎子島,迫令少帥成為千古罪人,其實並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