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爭力報告年度發表會,以圖示標明經濟競爭力分布。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經濟論壇(WEF,上圖╲美聯社)二十七日公布年度競爭力報告,台灣較去年下降一名,為全球第十五,亞太排名第五,僅次於新加坡、香港、日本與紐西蘭,領先澳洲及韓國。
世界經濟論壇「二○一七至二○一八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一百三十七個受評比國家及地區中,全球前三強依序為瑞士、美國及新加坡。
報告指出,類似法國總統馬克宏推動的勞動力彈性政策,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關鍵。
論壇的經濟學家表示,今年報告的重要發現是,勞動力彈性和勞工保護對競爭力而言攸關重大,而二者可同時達成:「在勞動力中結合彈性及適當的勞工權益保護,會提升而非減損競爭力。」
擠進前十五名的亞太國家,除香港自第九名上升至第六名外,新加坡、日本及台灣均下降一名分別為第三、第九及第十五名,紐西蘭則是持平;另在台灣後面的國家為澳洲第二十一、馬來西亞第二十三、韓國第二十六及中國大陸第二十七名等。
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評比指標分為三大類,「基本需要」台灣排名全球第十五名,較去年下降一名、「效率強度」十六名與去年相同、「創新及成熟因素」第十五,則較去年上升二名。
此外「體制」項下的「司法獨立性」,台灣為全球第四十八名,較去年上升四名。不過,「基礎建設」項目中航空運輸基礎建設的品質排名大幅滑落十名,降到全球第四十三名。
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長史瓦布(Klaus Schwab)說,創新能力決定一國的全球競爭力,其中人才為最關鍵因素,可以說世界正進入一個「人才資本主義」時代。
他認為,未來全球競爭力贏家不僅得具有健康的政治、經濟及社會體系,還要為第四次的工業革命做好充足準備。
WEF指出,今年的評比也可觀察出,金融危機十年後,世界仍無法擺脫經濟風險陰影,生產率緩慢成長依舊困擾全球經濟,卻未見各國有提高競爭力的改革措施,經濟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