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灣第11號釋迦牟尼涅槃龕,開鑿於南宋。釋迦牟尼右脅而臥,佛前侍立15身像,或作揖、或合十、或托物呈禮佛狀。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展期:即日~11/20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三、四展廳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卻從未阻擋過佛祖的腳步。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從新疆到敦煌,從雲岡到龍門,一路留下了諸多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四川與重慶兩地保存著千百年的唐宋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川渝兩地文物工作者鍥而不捨探尋、研究及保護。藝術家李耘燕被川渝石窟藝術深深打動,以大足、安岳石窟現場寫生與創作來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將畫作變為一座座移動的石窟。
作品賞析:
靜.淨——釋迦牟尼涅槃圖
(230cm×1200cm布面丹培拉,2008~2010年)
大佛灣第11號釋迦牟尼涅槃龕,開鑿於南宋。釋迦牟尼右脅而臥,佛前侍立15身像,或作揖、或合十、或托物呈禮佛狀。
創作者分享:「此作品歷時三年分段完成,隨著心靈與丹培拉材料的不斷交流對話,我緩緩向前探索,發現愈來愈接近內心深處想要表達的聲音——釋迦牟尼用特別的形式語言塑造了一種獨特的精神狀態,直接深探到我們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