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智慧農業 幫農民翻身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 |2017.09.11
1126觀看次
字級

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千億元,其中農委會預算為四十五點八十七億元,包含改善農業水環境,增加水資源調度能力,並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嚴格來說,並不具前瞻性,台灣農業的未來性究竟在哪裡?

傳統農夫耕作多靠經驗和本能來判斷,需看天吃飯,工作很辛苦,收入又不穩定,始終是年輕人就業的後端選擇。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未來可以透過智慧農業來讓農民翻身。智慧農業透過無線傳感器監測、遠程監控系統、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收集有關天氣、雨量、氮素量、土壤狀況、空氣品質和病蟲害等大量即時數據,並透過專機的分析評估,幫農民做出最佳生產決策。

推動智慧農業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還可以減少對土地酸化及環境汙染,更可以紓解農業勞動力不足困擾,一舉數得。

智慧農業不僅適用於大型農企業,小農同樣可以獲益。將來這些昂貴的軟體都放在雲端,農民只需要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付費購買相關軟體使用權及資訊服務,透過專家線上指導,農民就如同開心農場遊戲般,在彈指之間,就能輕鬆完成播種、灌溉和收割工作。

這其中牽涉到農業生產技術和相關軟體套件等研發運用,這些可以做為台灣前瞻農業的研發重點。政府與其把大量經費用於農業相關補貼,無助農業產業升級,不如結合國內地理資訊、電腦科技、資訊管理、大數據分析、農業生產科技等跨領域專家,共同開發符合發展智慧農業的軟體、套件、設備及技術,翻轉傳統農業給人的刻板印象,並創造出新的商機和就業機會。智慧農業將讓農業從工業時代的產業,蛻變為數位時代的產業。

台灣政府喜歡提到要建設台灣成為亞洲矽谷,但專家提出警語,不要一味想迎頭趕上矽谷,應該聚焦於能在本身專長領域中激發下一波創新的技術與流程。

而台灣在農業生產技術及IT產業上已有相當紮實的基礎,透過智慧農業的整合,正是讓台灣農業脫胎換骨的契機。未來應該著重在政策獎勵、硬體改善、軟體開發、平台建構暨維護、專業人才的培訓、新商業模式建立、相關管理規範等,政府別又畫錯重點。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