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團隊希望衛福部能制定「口腔衛生人員法」,讓口衛師為臥床長輩把關口腔健康。圖/鄧桂芬
【本報台北訊】一名裝有假牙的阿公,因失能臥床住進長照機構,照顧服務員看他用鼻胃管進食,但因吃東西沒經過嘴巴,忽略幫他刷牙。某日,牙醫團隊到機構為長輩進行簡單洗牙,發現阿公因蛀牙而牙根爛光,導致假牙脫落掉進咽喉,差點吞下肚。經衛教後,照服員才知道,即使長輩沒用嘴巴吃東西,仍舊得每天刷牙,才能預防蛀牙與牙周病發生。
牙醫師發現,許多照顧者不懂口腔照顧,導致臥床老人每人一口爛牙,督促衛福部制定「口腔衛生人員法」,讓通過國家考試的口衛師或口衛士,協助牙醫師提供長輩後續的口腔照護。衛福部表示,該草案已擬具出爐、送入行政院,力拚立法院明年度的會期可安排審查。
高醫附設醫院特殊需求者牙科教授黃純德就看過不少裝假牙的阿公阿嬤,因沒刷牙而牙根蛀爛,導致假牙脫落掉進咽喉,還有人差點把假牙吞入肚。但牙醫師工作太忙,難抽身到機構為長輩洗牙,此時訓練良好的口衛師就扮演重要角色,為臥床長輩把關口腔健康。
目前全台有七間學校設有口腔衛生學系,包括北醫、高醫及五所科技大學。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說,口腔衛生人員法初步規定,未來通過國家考試者,大專院校以上稱為口衛師,高中職以上畢業者稱為口衛士,均可於牙醫師指示下,從事口腔健康管理評估、保健預防措施及指導諮詢。
專業分工 日本、歐美皆有
衛福部心口司副司長張雍敏說,以有健全牙科體系的日本為例,除了牙醫師外,還有牙體技術師、口衛師和牙科助理。牙體技術師專門在實驗室做假牙印模,口衛師進行簡單的牙科處置和衛教指導,牙助則幫忙準備或消毒牙科器械。但台灣的牙科體系,卻獨缺口衛師。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尚廷表示,包括日本、美國、加拿大及部分歐洲國家,其牙科體系均設有口衛師,可協助牙醫師洗牙、窩溝封填或塗氟等。黃純德說,口衛師是一種專業分工,可讓牙醫師更專心執行牙科治療。
黃純德強調,口衛師雖能協助長輩護牙,但照顧者仍應每天為長輩用牙刷潔牙,而非僅用用海綿棒或棉布擦拭,且潔牙力度應輕柔不粗暴。另建議於晚上刷牙,才不會使口腔於睡覺過程中,細菌又大量繁殖,避免早上不小心嗆咳時,一堆細菌跑進肺部而引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