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凃錦祥
一位病患急性右踝扭傷,診斷過後為足踝關節部位輕微發炎,經過一次針灸大致緩解(現在患者都想一次就痊癒);針灸後病患要求吃中藥,我叮嚀不可吃冰、不能運動,等不痛了才可再運動,貼個藥膏就回家了。一個月後病患再回診,是來看感冒,順便問他上回右踝扭傷好了沒?他說還有點不舒服,這就是今日我想說明的主題!
醫師如何經診斷後作出針灸療程?使患者完全治療痊癒。針灸可治療各種疼痛與內科疾病,今以中醫病痛來論,有分新傷、舊傷及神經系統之疼痛。所謂現代醫學的急性期與慢性期之分類,中醫依病的程度有分輕、中、重。與現代醫學病的程度有分一、二、三期等。有經驗的中醫師會分急性、慢性,體質虛實等不同,按病的輕重下針穴位與深淺有所不同。
就以下述病歷來作說明,前幾年有一年輕人車禍受傷,左膝蓋腫痛二周,經兩家醫院說要開刀治療,另一家醫院說可以不用開刀。經其親戚介紹來我診所給他針灸十五次,隔天針一次並吃中藥(水煎藥),二十八帖藥就好了百分之九十五。如此合理的施治,能讓這位病人不用開刀而痊癒,歸究於合理的治療與忌口。反之,他如果沒按時間來針灸,可能就會延誤病情,患處也有可能造成纖維化或鈣化現象。
另一案例是中老年人因工作關係,每天要拿粗重電鑽工作,本來有一點手臂小傷,因沒有適當休息或治療,以致反覆工作造成肌腱連續性的輕中度受傷,使得肌腱產生慢性發炎。如網球肘,雖然不是打網球受傷,但工作使力點就在手肘關節的肌腱處會慢性發炎,若沒有按醫囑來針灸治療,療效就會打折扣。
針灸療程的理由為何?因為針灸不是只有止痛,也沒有副作用,它是使經絡通暢血液循環良好,所謂病痛就是生命信息運行有阻礙。每針灸一次就能讓經絡系統運行改善一次。
依病情由醫師說明療程,所謂醫師所訂療程是醫師視其病人的病痛,新、舊、輕、重來訂針灸次數,一般是六至十次為一療程,休息三到五天,如病痛未完全解除,可再做第二次療程六至十次,如好了近九成則可考慮一周來一次,保養二次就可痊癒。
所以醫師訂原則非常重要,不要把急性期病痛拖延到慢性期,治療更加困難。
(作者為陳潮宗中醫診所總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