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土法製糖

林少雯/文 劉興欽/圖 |2007.05.17
281觀看次
字級

古早的台灣農村,物資缺乏,生活艱苦,農民們大半過著窮困的日子,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買東西。

但是土地和大自然是會養活人的,一般農民的三餐,大多是自己田地耕作出來的,他們種稻米和各種青菜,養雞、鴨、鵝、豬和牛。牛算是一家人,用來耕田拉犁,其他的牲畜,可以賣錢,也可以留著自己享用,池塘裡養的魚也一樣。

自己不能生產要花錢買的,大概只有鹽和布了。至於糖,農家也是自己製造的。

製糖,得先種甘蔗,台灣的甘蔗有白甘蔗和紅甘蔗兩種,白甘蔗的糖分高,一般都拿來製糖用,早年日本人統治台灣時,就開始要農民種植白甘蔗,以供應製造蔗糖之用。

現今台北萬華大理街中國時報旁邊,就是日據時代的「台北製糖所」,當時日本人稱為「糖蔀」。製糖所早已停產,但是所內的大倉庫和運送甘蔗的月台還在,成了台北市珍貴的古蹟,是萬華每年舉辦「艋舺甘蔗祭」時的場所,成了「萬華文化祭」主要的節目之一。

當年農民自己製糖,採用的方法非常簡單。自家的甘蔗收成後,就搬出榨甘蔗汁的轉輪,那是兩個並排的圓形木軸,一個是固定的,不會轉動,另一個則可以轉動。會轉動的這個圓軸,上面凸出一根木條,木條連著一根長柄,這根長柄,就由牛來拉動。牛繞著兩個圓軸不停的走時,其中一個圓軸會跟著轉動,甘蔗就由圓軸的一邊遞進去,轉動的軸帶著甘蔗一起轉,轉過另一邊時,甘蔗被壓扁,出來的是甘蔗渣,而流下來的甘蔗汁用桶子接住,然後倒進鐵鍋裡熬煮。

熬煮的工夫比較大,必須專人照顧,因為蔗汁甜很容易黏鍋,一黏鍋就會燒焦,要有人不停的攪拌,直到蔗汁熬乾,變成黑糖。

在熬製黑糖時,香味四溢,讓在一旁的小孩子個個口水直流,熬成黑糖後,只要大人一不注意,小孩就會偷一點來吃,大人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沒看到。在沒有糖果和零食的年代,能偷吃一口黑糖,甜滋滋的味道入口,安慰一下嘴饞的孩子們,還子們已經覺得幸福得不得了呢!

製糖的過程雖然並不複雜,但是剉甘蔗、照顧榨甘蔗機、趕牛和熬煮糖漿,讓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