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愛運動是長壽的祕訣之一,倘若老人家的腳板病痛多多,恐怕連房門都出不去,遑論運動健身。老人家雙腳問題不少,最常見的困擾像是雞眼不斷復發、趾甲易碎剝落、腳底皮膚龜裂等,這些都可以用日常生活保健來預防;如果聽到長輩抱怨「好痛喔!不能走路了。」可能就輕忽了平時的足部保養。
雞眼厚繭 不斷復發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醫師王鼎舜表示,雞眼是因皮膚長時間受到摩擦或擠壓而出現角質層增生,多發生在腳底,也可能出現在趾間,肇因是全身的體重都壓在足部導致。
雞眼分成硬雞眼與軟雞眼,硬雞眼發生在腳底或是腳趾底,為硬而厚皮的圓錐形丘疹插入皮內,中央可見半透明的核心,當壓迫到底下感覺神經時便會疼痛,甚至無法行走;軟雞眼則發生於腳趾與腳趾間,因為兩側腳趾長期對磨,而形成潮溼浸漬狀且質地軟的疼痛丘疹。
要預防雞眼,王鼎舜建議長者在泡腳後,用輕柔刷子將腳底的老化角質去除,平時穿著適當大小的鞋,避免尺寸過小摩擦足部,也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過度行走。雞眼治療以「外用水楊酸」及「冷凍治療」為主,治療後,可購買如同甜甜圈狀的雞眼墊,防止復發,做為日常生活的保健。
皮膚乾裂 水洗就好
老人家皮膚容易乾裂、搔癢,且常發生於四肢、腳板,王鼎舜表示,老人家皮膚癢,多數是因為皮膚太乾燥。皮膚的最外層「角質層」如一堵牆,形成天然屏障,可防止外來的傷害與內部水分蒸散。而年紀漸長,角質層也相對變得脆弱,皮膚就容易出現乾癢,乾與癢是相伴而生的,愈癢愈抓,愈抓愈癢,如果不從根本解決乾燥,只是一味地止癢,是無法阻斷這個惡性循環的。
王鼎舜強調,冬季時因氣候乾燥,或暖氣機和除溼機的使用頻率增加,都會加重皮膚乾燥,是俗稱的冬季癢。但對高齡者來說,即使在潮溼的夏季,有些人的皮膚還是處於乾燥狀態,尤其常見於下肢,產生如旱災的土壤裂紋,所以四季都要注意保溼。
「只要是『皂』就會洗掉皮脂的功能。」王鼎舜建議,長輩最好洗溫水澡,避免長時間的熱水澡或是過度泡溫泉,以免將皮膚防水的表皮脂質層洗掉,導致皮膚過度乾燥。高齡者頭髮、臉部、身體可用較溫和的肥皂、洗髮精。但容易乾燥的四肢,一般建議用清水清潔就好,並使用保溼產品,當乾燥程度高時,則可換成固狀乳霜或凡士林,並增加塗抹頻率。
趾甲易碎 注意循環
長輩腳趾甲增厚、易碎裂也是常見問題。護理師表示,趾甲易斷碎、裂痕、剝落,表示營養不良及缺乏鹽酸及蛋白質,也可能代表有心血管問題。醫師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每年應做體檢,盡早發現病症,可以食用抗氧化類食品和保健品,如輔酶Q10、番茄、紅石榴等,改善指頭末梢及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甲體生長,防止甲床老化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