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語彙】 人無隔宿恩

文/永本 |2017.08.31
1819觀看次
字級

文/永本

禪林用語,點醒修行者不要執著於境相。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九(卍續一一五.五三上)記載,唐代北宗下五世禪僧終南山惟政的公案:唐文宗喜食蛤蜊,一日用饌時,有一蛤蜊撬不開,帝覺得很特別,遂焚香禱之。俄頃,蛤蜊變為菩薩之形,梵相具足。帝即以金粟、檀香環繞,以美錦覆蓋,賜予興善寺留存,令眾僧瞻禮。因問群臣曰:「斯物事有何祥瑞?」群臣無語,推薦太乙山惟政禪師深明佛法,博聞強識,或可解答。

帝即令召問此事,惟政曰:「臣聞物無虛應,此乃啟陛下信心耳。契經曰:『應以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身已現,且未聞說法。」師曰:「陛下覩此,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稀奇之事,朕深信焉。」師曰:「陛下已聞說法竟。」皇情大悅,遂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以答殊遇。

後人有頌曰:「蚌蛤之中有應身,更言說法亦非真;補陀大士唐天子,橫眼人無隔宿恩。」此則公案雖為皇帝禮遇,然不應太過著相於皇帝所賜之恩寵;法之言與不言,真與非真,均在其中。故此頌以「橫眼人無隔宿恩」表達遇事不可著於表相之意。〔《古尊宿語錄》卷四十六、《聯燈會要》卷十二、《宗鑑法林》卷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