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法製作獅頭 陳銘鴻盼傳人 |2017.08.25 語音朗讀 50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本報台中訊】在廟會上常可見到人們舞獅討吉利,但其實就連獅頭的製作,也已成為即將失傳的傳統文化產業;以脫胎法製作獅頭的師傅陳銘鴻,利用今年暑假開班傳授工法,盼技藝能扎根傳承下去。 陳銘鴻說,這項產業已經找不到人來學習製作,因為不僅要能夠專注在製作上,還需要忍受不穩定的收入,年輕人恐怕會餓死。 陳銘鴻採用脫胎技法,製作出的獅頭別具特色。他製作獅頭先以土捏成型,土模風乾後貼上十二層紙、兩層布,將土胎敲除後上色彩畫,附加八卦裝飾,眼睛、嘴巴用鮮豔毛線彩布黏上;後來為了舞獅方便,改成七層紙、一層布減輕重量。 今年六十六歲的陳銘鴻,是大甲當地五十三庄內碩果僅存的老師傅,由於從小住在武館旁,耳濡目染到武館學習;當時舞獅是一項非常受年輕人嚮往歡迎的運動,於是他也跟著加入,開始學到獅頭製作方式,成年後他離開武館成為一名樂師,但退休後回到他最熟悉的武館,並開始獅頭的製作,從學習開始到現在,已有五十年的資歷。 陳銘鴻說,獅頭在台灣主要分北、中、南三個大類,其中北部獅又被稱為「柑仔獅」,特點是嘴巴常開,但並非一定標準,還是要看製作的武館而定;中部獅又戲稱「竹篩獅」,因為最早是由孩童們玩的竹篩繪製而成,但也因此製作時獅頭多成平面;南部獅則被戲稱「畚箕獅」,同樣是因為孩子們用畚箕繪製而成,但也因此獅頭的額頭常被做的特別大又突出。 陳銘鴻說,自己製作的獅頭每顆都至少三萬元以上,但現在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因一顆獅頭通常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需要歷經製模、貼紙、彩繪等階段,其中又以最初的塑型最為重要,最難在於對正置中,只要稍有歪斜就需要不斷重新校正,有時甚至前功盡棄,年輕人一般很難忍受這麼長久的製作時間。 陳銘鴻嘆了口氣說,他曾收過幾個弟子,但最長的僅有學到一年多就放棄,尤其這行收入又不穩定,讓他也漸漸熄了找傳人的願望,不過他仍不希望這項技藝就此失傳。他在今年暑假在大甲東陽國小辦起了獅頭製作的課程,期望能再利用一般的課程,讓這項技藝再扎根,讓技藝不致於徹底失傳。 前一篇文章 夏威夷 讀書帶領人培訓 下一篇文章 佛館駐館藝術家 林智信致力版畫 獲台南文化獎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世界閩南語金曲獎 佛光人黃一飛奪最佳男歌手愛我青年三好學佛營 讓信仰引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