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法製作獅頭 陳銘鴻盼傳人 |2017.08.25 語音朗讀 49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陳銘鴻製作的獅頭每顆至少三萬元以上,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圖/洪上元 【本報台中訊】在廟會上常可見到人們舞獅討吉利,但其實就連獅頭的製作,也已成為即將失傳的傳統文化產業;以脫胎法製作獅頭的師傅陳銘鴻,利用今年暑假開班傳授工法,盼技藝能扎根傳承下去。 陳銘鴻說,這項產業已經找不到人來學習製作,因為不僅要能夠專注在製作上,還需要忍受不穩定的收入,年輕人恐怕會餓死。 陳銘鴻採用脫胎技法,製作出的獅頭別具特色。他製作獅頭先以土捏成型,土模風乾後貼上十二層紙、兩層布,將土胎敲除後上色彩畫,附加八卦裝飾,眼睛、嘴巴用鮮豔毛線彩布黏上;後來為了舞獅方便,改成七層紙、一層布減輕重量。 今年六十六歲的陳銘鴻,是大甲當地五十三庄內碩果僅存的老師傅,由於從小住在武館旁,耳濡目染到武館學習;當時舞獅是一項非常受年輕人嚮往歡迎的運動,於是他也跟著加入,開始學到獅頭製作方式,成年後他離開武館成為一名樂師,但退休後回到他最熟悉的武館,並開始獅頭的製作,從學習開始到現在,已有五十年的資歷。 陳銘鴻說,獅頭在台灣主要分北、中、南三個大類,其中北部獅又被稱為「柑仔獅」,特點是嘴巴常開,但並非一定標準,還是要看製作的武館而定;中部獅又戲稱「竹篩獅」,因為最早是由孩童們玩的竹篩繪製而成,但也因此製作時獅頭多成平面;南部獅則被戲稱「畚箕獅」,同樣是因為孩子們用畚箕繪製而成,但也因此獅頭的額頭常被做的特別大又突出。 陳銘鴻說,自己製作的獅頭每顆都至少三萬元以上,但現在仍找不到傳人學習。因一顆獅頭通常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需要歷經製模、貼紙、彩繪等階段,其中又以最初的塑型最為重要,最難在於對正置中,只要稍有歪斜就需要不斷重新校正,有時甚至前功盡棄,年輕人一般很難忍受這麼長久的製作時間。 陳銘鴻嘆了口氣說,他曾收過幾個弟子,但最長的僅有學到一年多就放棄,尤其這行收入又不穩定,讓他也漸漸熄了找傳人的願望,不過他仍不希望這項技藝就此失傳。他在今年暑假在大甲東陽國小辦起了獅頭製作的課程,期望能再利用一般的課程,讓這項技藝再扎根,讓技藝不致於徹底失傳。 前一篇文章 夏威夷 讀書帶領人培訓 下一篇文章 佛館駐館藝術家 林智信致力版畫 獲台南文化獎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紐西蘭北島一日禪 找回清淨本心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佛光山三好兒童英文營 小朋友開心說英文三好四給MVP之星 善行9學子獲獎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迎接世界鐵人三項決賽 南天寺入列宣傳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