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陳昉百犬」故事是傳統中國家族友愛,履行孝道、悌道的典範。
宋朝人陳昉出身自一個大家族,從祖先陳崇之後,十三代人都住在一起,這個家族有一個大廳,全家族七百多人都會在此吃三餐,每到吃飯時間,大家換上得體的衣服,扶老攜幼到廳堂,並按照年齡、尊卑、輩分,次第而坐。這個家還有一個規矩,只要有一個人沒到,所有人都不能吃飯。
七百多人的大家族,養了一百多條狗,最妙的是這些狗也跟人一樣是一塊吃飯的,每到吃飯時間,狗爺爺帶著狗爸爸,狗爸爸帶著狗孫子,大伙一起排隊吃飯,牠們吃飽後,輩分高的狗先走,輩分小的狗在那兒玩。
每次吃飯前,會有幾條威嚴的老狗蹲在外頭清點狗數,有一次,老狗們發現缺了一條狗,所有的狗就趴在槽邊不吃飯,就等著這條狗。這條狗因為洗澡而遲到,牠看到大家等牠,就趕緊跑過來,還很抱歉地對大家搖尾巴,並低頭跟別的狗打招呼。可見,這個家族的友愛,已經影響到家族所豢養的狗。
陳崇為家族制定這個嚴格家規,要求家族子孫都得履行,他認為只有這樣,陳氏家族才能綿延不絕。果然,陳氏家族枝繁葉茂,代代出賢人,家族上下一片吉祥、安寧、和順。
「悌道」是中國傳統社會裡,維繫無數大家族和順、友愛的極大智慧。「悌」原來的意思是指兄弟友愛,作為兄長,對弟弟要友愛,而作為弟弟,對兄長要恭敬,兄弟和睦,孝也就體現在其中了。
【原文】昉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畜僕妾,上下姻睦,人無間言。每食,必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為一席。有犬百餘,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鄉里率化,爭訟稀少……知州張齊上請仍舊免其徭役,從之。(引自《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