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668
台鐵蒸汽火車復駛,用「出巡」形容絕不為過。高齡76歲被譽為「國王」的DT668蒸汽火車今年6月載客,雖非弱不禁風,大批人馬護駕,隨時遞上機油解渴,仍是必要的。
【本報綜合報導】台鐵蒸汽火車復駛,用「出巡」形容絕不為過。高齡76歲被譽為「國王」的DT668蒸汽火車今年6月載客,雖非弱不禁風,大批人馬護駕,隨時遞上機油解渴,仍是必要的。
鐵道文史專家洪致文表示,文物火車分靜態及動態兩種保存方式,「能動比不能動,更有魅力」;然而許多現行法令,使蒸汽機車整修、行駛處於灰色地帶。
洪致文表示,台鐵局維持6至8輛古董車能行駛,是非常進步的想法。無法行駛或結構脆弱的火車,會靜態保存在博物館等處;動態保存對鐵道迷而言,更有懷舊魅力,不過它不是最先進的火車,車內沒有好的設備,不能每天運用載客。
彰化機務段為維護DT668及CK124古董級火車,平日有近10人任務編組為蒸汽機車運轉小組,督導、領隊、檢修及司機員等,每30至40天保養,要燒煤炭升火,必要時會試車。
彰化機務段副段長王顯丕是運轉小組的督導,他說,1998年為日據時代的CK101復駛,找回退休或主任級以上的員工回來指導司機員。雖然那一代傳承的蒸汽火車職人現在也幾乎退休,剩2、3人,幸而有中生代甚至20多歲的年輕台鐵人,願意加入運轉小組。
王顯丕表示,維持蒸汽火車轉運是非常吃力的工作,鍋爐溫度高,早期有「司爐」人員,現在由兩名司機員輪流駕駛及投煤工作,「一趟跑完人都軟了,皮膚烤得紅紅的。」除了防燙傷,還得防中暑。
擁有甲級空汙證照的縱貫線鐵道保存協會會長黃文鎮指出,台鐵蒸氣車用的是高質煤,排放的煙是可達到目測不透光率40%以下的空汙標準。但許多現行法令,使蒸汽機車整修、行駛處於灰色地帶。
他說,歐洲許多國家公園為管制空氣品質不准汽車進入,但蒸汽火車是例外,如北約克夏公園是允許蒸汽火車冒著黑煙頻繁進出,因為它是火車工業歷史傳承的一部分,對環保要求是寬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