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用竹子編的、拿來盛東西或蓋東西的器具,都可叫「籠」,如「鳥籠」、「蒸籠」之類;「籠」也引申為遮蓋、罩住,如「籠罩」、「籠統」、「籠絡」等。
由於字形相近,「籠」常被誤寫成「攏」,「籠統」就成了「攏統」,這是不對的;不過這兩個字,都可讀ㄌㄨㄥˊ或ㄌㄨㄥˇ。
「攏」指靠近、聚合、湊在一起,也帶有整理的意思,如「拉攏」、「收攏」、「攏共」、「攏住」……等;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晏殊也有「春蔥指甲輕攏撚」之語,這裡的「攏」字,是指一種彈琵琶的指法。
「籠統」意謂「包括一切」、「不加分析」,因此凡是含糊不清、不明不白、讓人無法判斷的狀況,都可稱為「籠統」。
比如你跟孩子形容一個人「很節儉」,這樣太過於「籠統」,如能加上「他一塊錢都捨不得花,穿了幾年的破鞋子,縫縫補補還在穿」等事實,是不是更具說服力,更使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