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雜草!11種風味野菜上桌

 |2017.08.15
14126觀看次
字級
土人蔘 圖/董俞佳
鬼針草 圖/董俞佳
薺菜 圖/董俞佳
刺莧 圖/董俞佳
糯米糰 圖/董俞佳
木鱉子 圖/董俞佳
昭和草 圖/董俞佳
赤道櫻草 圖/董俞佳
龍葵 圖/董俞佳
葛鬱金 圖/董俞佳
輪胎茄 圖/董俞佳

【本報台北訊】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愈來愈頻繁,導致菜價常暴漲暴跌,常常一顆高麗菜就飆破百元。然而,花蓮農業改良場的研究人員、阿美族原住民等農業專家推薦可食用本地野菜,不只蟲害少、「丟了就長」,受極端天氣影響也小,只是較不廣為人知,也很難買到。

野菜十分多,但很多民眾不知道,更不曉得可以吃。阿美族原住民農夫吳雪月笑稱,野菜「幾乎都被當草」!事實上,這些野菜營養豐富、風味佳,不少內行人在菜價暴漲、缺菜時,會選擇食用野菜來暫時替代家中菜色。

只是本土野菜到底哪些較好吃、有營養?以下介紹十一種原民部落、鄉村常吃,但一般民眾較陌生的風味野菜。

一、土人蔘:

幾乎只要有種子就能長出來,在平地、馬路邊都能見到。嫩葉作為食材,川燙或快炒都很好吃,口感有點類似川七,滑順可口。還能加上薑絲煮湯,喝來別有一番風味。

二、鬼針草:

又稱「咸豐草」,生命力很強,滿山遍野幾乎都是。不少熟門熟路的料理達人,會拿來快炒,吃起來甜甜苦苦的,非常下飯。

三、薺菜:

在許多公園都能尋找到薺菜的蹤跡,味道不像一般野菜有苦味,而是帶點清甜口感,不管搭配烘蛋、或者單炒都非常好吃。

四、刺莧:

加上蒜蓉後的刺莧,是常見料理,吃起來口感軟滑。如想要以懶人法烹調,只要川燙後沾美乃滋或醬油,直接吃就很好吃。

五、糯米糰:

這是原住民常採食的野菜,嫩芽和嫩莖都可食用,適合炒食。現在也有很多人加工做為野菜水餃,吃起來很有風味。

六、木鱉子:

果實外型很像鱉的外殼,嫩葉或幼苗洗淨後,水滾前下鍋,大火滾煮後,就可喝到甘甘苦苦的湯,口感十分清爽。值得一提的是,木鱉子除可吃,傳統阿美族還會把木鱉子的根莖搗碎後,和衣物一起浸泡當做洗滌劑。

七、昭和草:

又稱「山茼蒿」,味道跟茼蒿很像,嫩莖葉、幼苗都可食用,不管蒸煮、炒、油炸、涼拌都好吃。在茼蒿價位太高時,美食達人多推薦山茼蒿取代當做火鍋底菜,也是山產店很受歡迎的野菜。

八、赤道櫻草:

適應性很廣、且長得快,營養價值豐富。常見料理方法是搭配薑絲等翻炒快煮後食用,非常簡單。

九、龍葵:

又常稱「黑甜仔菜」,滋味苦裡帶甘,不管煮成粥、清炒、川燙都能呈現特殊風味。

十、葛鬱金:

是台灣早期勾芡用太白粉的主原料,塊莖可直接食用,蒸煮後吃起來如同山藥,過去被花蓮阿美族當成主食之一。葛鬱金所製作出來的澱粉,還適合做純天然的果凍,是養生甜品。

十一、輪胎茄:

外型像輪胎,吃起來味道如同大眾熟悉的苦瓜,可煮湯、涼拌、炒小魚乾等,喝起來甘甘苦苦的,別有一番滋味。

隨著極端天氣威脅餐桌食物,蔬菜價格常常暴起暴落,日前有立委向農委會提議,納入野菜推廣種植,讓國人熟知野菜菜種,也能作為未來極端天氣之下的食用菜源。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不只積極推廣野菜,還請料理達人介紹野菜料理,可以做成煎餅,也可煮野菜火鍋,加入各種野菜,再加點鹽,湯頭就很夠味;野菜如輪胎茄川燙後,就能做成沙拉料理,適合當開胃菜,既健康又養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