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二○一七全國佛光菁英幹部培訓,會長、菁英幹部一千二百人與會。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人間社記者洪佩蓮大樹報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二○一七全國佛光菁英幹部培訓,十二日、十三日在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召開,會長、菁英幹部一千二百人與會。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開示,修行目的是解脫,讓心靈得到成長、捨掉分別心、計較心、執著心、自私心,讓自己更提升自在。佛教是教大家學做人、學做事、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讓生活可以更幸福、更平安、更快樂,讓人生更豐富、更多采。
慈容法師以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講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生不與人計較,願意吃虧、吃苦、奉獻、廣結善緣,從發心中聚集愈來愈強的能量,所以大師擁有三百歲的人生。他鼓勵所有菁英幹部,從活動中認真學習,不要浪費生命,要發心立願、精進修持、勇往直前。
人才傳承 推展人間佛教
「如何讓社會更和諧、世界更和平?」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引述星雲大師與高希均教授的對話——台灣要有前途,社會要發展,大家需要有「共識」,更需團結一心。慧傳法師指出,星雲大師去年十月於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的開幕主題演說「共識與開放」,強調佛光會需要傳承,要把人間佛教推展出去,用文化教育充實自己的內涵,更需要悲智雙運。
慧傳法師詳述「共識與開放」十個息息相關的重點:對人間佛教要有共識;對於不同的教派要尊重;對於僧信的地位,要有共尊共榮的認識;佛教界應該共尊男女平等的主張;對重視青年、培養人才的共識;對信仰傳承要有共識;重視文化的共識;佛教僧侶要有布施的習慣;簡明易懂的佛法,要有著力宣揚的共識;讓信徒參加寺院生活的共識等。
慧傳法師以重視青年、培養人才的共識為例說明。一九四九年,星雲大師帶領「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發現當年的佛教仍停留在「葬儀的宗教」,對社會、群眾的生活起不了作用,知識分子、青年學佛者更是鳳毛麟角。因而一九五三年星雲大師到宜蘭弘法,便積極接引青年學佛。慧傳法師說,大師寧願自己挨餓,也要呵護青年、提攜青年,大師重視青年可見一斑,而佛教因有青年才能興盛有未來。
非佛不做 認同制度領導
「怎樣做一個佛光人?」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元法師授課。一開始,覺元法師轉述向大師報告,全省千餘人回山參加培訓,大師含笑回應:「都是家人,回來家族聚會」,台下報以熱烈掌聲,表達內心感動。
覺元法師指出,佛光人要發揮「集體創作」的成就;佛光人要認同「制度領導」的精神;佛光人要堅守「非佛不做」的信念;佛光人要遵從「唯法所依」的準則。他鼓勵幹部,有佛法在心裡就不怕困難,參加佛光會,要學習不斷發心,讓自己成就更高;菩薩修行有五十二個階位,修行過程,期許自己成為佛教人才;成就更多人發心,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善知識。
一天的課程接近尾聲,佛光山淨業林念佛堂堂主永藏法師帶領大眾「與佛接心」修持,並鼓勵大眾,大聲念佛可以釋放壓力,壓力也是成長、成佛的動力。並期願大眾時時念佛,共創佛光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