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我第一次到當時緬甸首都仰光採訪,那時緬甸還在軍政府統治之下,嚴禁外國記者入境。我是用商務簽證進入緬甸,入境後,再由台灣在緬甸的情報工作人員安排了翻譯小羅。
小羅自小在仰光長大,熟門熟路,而且長期為台灣情報人員工作,知道什麼地方可以去,什麼地方絕對不可以去。
譬如說,我們常常經過一個地方,手機老是收不到訊號。小羅見到我一臉困惑,就跟我說那是當地的軍營(外表看不出),所以訊號都被屏蔽。
也是那一次,小羅告訴我仰光市的車輛不算少,但是交通卻很順暢,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國人當初規畫交通動線時,設計了很多圓環。小羅略帶驕傲地說,「不管從仰光市的任何地方到另個地方,十五分鐘一定到得了」。
聽小羅這樣說之後,我就特別留意,發現確實有很多圓環,而且真的十五分鐘內可以到任何地方。後來我去了仰光很多次,一直是這種狀況,沒有改變。
但我在二○○七年潛進仰光採訪袈裟革命,暴露身分之後被列入黑名單,就再也進不了緬甸。
我被解禁後,二○一三年初再度踏上仰光。這次小羅卻愁眉苦臉了,「仰光現在塞車很嚴重」。果然,車子離開機場時,還不太有感覺,但愈近市區,車速就愈慢,車輛當然也愈多,而且跟過去不一樣的是,新車占了大多數。
我過去到緬甸,租用的車都是破車,開起來很多聲響,儀表版上冷氣機及收音機的位置,就是兩個露出雜亂電線線頭的黑洞。
小羅告訴我,那是因為緬甸受到國際制裁,軍政府乾脆關起門來作皇帝,把所有資源都掌握在手裡,汽車買賣也一樣,但軍政府並不進口新車(受到制裁,也無從進口),而是從鄰近國家走私報廢舊車,然後高價出售,利潤反而更高。
緬甸從二○一一年開始改革開放,也開始進口新車,結果卻造成當年滿街舊車不塞車,現在滿街新車卻塞車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車輛增加的速度太快,過去靠圓環疏導車流,本就養成緬甸人不太習慣交通號誌,反而習於爭先恐後。
仰光是十分老舊的市區,基本上沒有大型停車場,車輛都擠停在路邊,小販又多,哪裡能不塞車?
東南亞國家裡,過去塞車的排名順序應該是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菲律賓馬尼拉。仰光根本排不上名。現在,我敢說仰光穩居第一,因為仰光不僅僅是大街塞車,連小巷也塞。
上個月中我去仰光,也是三年多來首度造訪,本來想住在過去很喜歡的一間酒店,但是幫我聯絡住宿的朋友勸我別住那裡,因為「塞車很嚴重,出入不方便不說,我根本無法告訴你,從那間酒店去機場要多久時間,因為我也不知道,要看當時塞車的情況」。
她還告訴我,現在住在仰光市內的酒店,趕不上班機已經是常態。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