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八日發布國防白皮書,警告北韓武器計畫帶來嚴峻威脅,並對中國大陸擴張表示憂心。圖為美國部署在南韓的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二○一七防衛白皮書出爐,報告點出中國大陸正透過各種方式,驗證中國遠洋能力的提升,報告擔憂中國在南海的布局一旦全面轉為軍事利用,亞太地區的安保環境將產生劇烈變化。二○一七年防衛白書中,也首度點到民兵問題,對中國發展不對稱戰力感到警戒。
一般外界關注中國武力發展,多集中在航母、潛艦、導彈等傳統武力部分,但防衛白書中提到,中國同步發展軍隊以外的武裝勢力,成為捍衛中國海權的第一線尖兵。民兵組成很可能是以漁民、離島住民為主的組織,主要出沒在南海,目前尚未能掌握清楚的輪廓,在中國已放話將合併軍、警、民全部的力量時,不對稱戰力未來發展需要特別注意。
防衛白皮書提到,中國海軍更加頻繁進出太平洋海域,二○一六年有十回、二○一七年上半年已有六回,且出現路線多樣化的傾向,目的在展現中國遠洋能力的提升。
中國航母遼寧艦服役後,去年十二月首度穿越沖繩與宮古島海域前往西太平洋;同月,中國大陸舉行以遼寧號為核心的首次綜合實彈軍演,之後遼寧艦與多艘艦艇一同南下南海。除遼寧號之外,中國大陸國產航母二○一七年四月舉行了下水儀式,目前還有兩艘國產航母正在建造中,且很可能配備拋射裝置。
示警北韓飛彈 已成新水平威脅
報告並點出,中國在南海擴建軍事設施,西沙群島配置地對空導彈、南沙群島疑似設置高射砲,在永暑礁打造可停泊戰鬥艦艇的大型港灣、中菲公船曾對峙的黃岩島也展開測量,很可能建造雷達、跑道等設施。中國不斷改變現況並有意透過進一步行動讓這些改變成為既成事實。報告擔憂中國一旦將南海設置全面做為軍事利用時,亞太地區安保環境將產生劇烈變化。
防衛白書也點到中國的軍改,並點到海軍中將袁譽柏的人事案。袁譽柏是首位非陸軍系統出身的的戰區司令員,顯示軍改已著手人事面整合。報告特別提醒,過於急促的軍改可能導致軍方內部不滿而產生反彈力道,中國大陸軍改的推動,很可能影響區域安保環境。
另外,白皮書還提到北韓洲際飛彈的發展,對日本已構成「新水平的威脅」,成為日本國家安全最大隱憂。
這份多達五百三十二頁的白皮書指出,北韓於過去一年內已進行兩次核子測試,並發射超過二十枚火箭,「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和全世界來說,北韓的洲際彈道飛彈和核武發展計畫,正逐漸成為真實且無法避免的問題。」
曾在二○一二至二○一四年任防衛大臣的小野寺五典上周回鍋,重當馮婦。他也重申,根據過往的報告來看,來自北韓的危險是「重大的且即將發生的」。小野寺五典說:「北韓飛彈的射程、準繩度和靈活性都大有改善,顯示日本受到來自北韓的威脅已進入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