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新德里電】印度馬哈拉什特拉省著名的馬拉蒂語文學作家兼部落領袖馬內十二日表示,有十萬名部落居民,包括若干遊牧民族,可望於二十七日在孟買馬哈拉克斯米跑馬場舉行的儀式上,正式皈依佛教。
馬內說,印度中央政府執政聯盟執政黨之一的印度共和黨主席兼國會議員阿塔瓦勒,是這場皈依大典的主辦人之一;孟買高等法院已同意管理跑馬場的皇家西印度跑馬俱樂部,開放舉行皈依大典。
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為印度教徒,也以印度教義做為國家治理方針,而印度教的社會觀是建立在「種姓制度」上,將社會階層不平等分別的制度,尤其歧視位於低種姓階層的賤民和部落族。
現年五十六歲的馬內,在去年十月皈依佛教,他為勸導更多人皈依,目前在孟買所在的馬哈拉什特拉省各地巡迴遊說。他說,部落居民均有意改變信仰,就是為了抗議印度政府對階級種姓人民的冷漠。
去年十月在印度南部安德拉省首府海得拉巴市中心,也曾舉行過一場盛大的二十萬人皈依三寶典禮,由安省二十多個佛教團體組織,慶祝佛曆二五五○年暨佛教大皈依五十周年,特別安排一連串慶祝活動,並邀請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主持皈依大典。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遊化說法,曾使佛教對印度的生活和文化,有過深遠而正面的影響,但約在西元一千年前,由於伊斯蘭教軍隊的入侵與破壞,佛教僧侶避走尼泊爾、不丹及西藏等地,導致佛教幾乎從印度消失,至今只留存少數遺跡,且多殘破不全。
一九五六年十月,印度憲法起草人兼第一任司法部長安貝德卡博士,有感於種姓制度的不公與佛教教義闡揚「眾生平等」理念,因而在安省的納格坡(俗稱龍城),率先領導約五十萬名賤民的支持者,脫離印度教轉而皈依佛教,從此佛教在印度才稍見復甦,使更多人皈信佛法。
不過,佛教界人士表示,印度佛教徒至今約有八百萬人,僅占全國十一億人口比例約百分之零點七左右,未來佛教在印度的弘揚,仍是一條遙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