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後的金馬 禁土蛻變淨土 文/ 顏艾玨 |2017.07.22 語音朗讀 21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金門到處都藏有防空洞,老一輩的在地人說,對岸炮空襲就會躲進來避難。 圖/ 顏艾玨 反共抗戰的標語在金門處處可見,懷舊人士總是用力擷取這些難得的畫面。 圖/ 顏艾玨 以返鄉服務的夢想,延攬著民宿的主人。 圖/ 顏艾玨 文/ 顏艾玨 台灣本島與澎湖解除戒嚴是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剛剛舉辦各式各樣活動來紀念三十年前的那個懷舊時代。反觀金馬最前線,直到一九九二年才正式解除戒嚴,前後四十三年,可稱為世界上最漫長的戒嚴紀錄。 翻轉的時空,絕非歷史的偶然。火、砲彈、刺青、水鬼是金門的陰暗圖騰,作家吳鈞堯曾撰文說,兩岸冷戰時期,前線對後方,猶如鬼城。「就讀國小時,若發生逃兵事件,主任便在週會誡令同學結伴而行,放牛、耙草、或到田裡工作,務必提高警覺。」學校後百來公尺處,駐扎俗稱「長城堡」軍營,有時候上課,忽聞子彈急射,料到那是清槍射擊或是打靶。 現代的淨土從最後的禁土蛻變而來,過往種種,化成解嚴紀念日「紀念馬祖不能被遺忘的年代」及「戰地36」戒嚴人權系列展等活動的追憶,憑弔這已然被遺忘的金馬戒嚴歲月。金門,博古通今,值得一再玩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今日獨一無二的金門,過去是前線戰地,長期受到戰火侵襲,獨有的戰地風情融合了閩南文化、自然生態與特色建築,諸如總兵署、貞節牌坊、古街、洋樓古厝等等,置身其中彷彿時光倒轉。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台,金門從此扮演了半世紀的戰地角色,聞名國際的「古寧頭大戰」、「大二膽戰役」、「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及「六一七砲戰」等,多次的戰火洗禮在這裏留下了不可抹滅的歷史痕跡與戰役史蹟。 一九九二年戒嚴解除,逐步撤軍,金門開始發展觀光產業。戰備時期軍民共同經營的戰地建設,諸如戰備車轍道、田野裡的反空降樁、道路中央的反空降堡、蜿蜒的地下戰備坑道、看了讓人感覺害怕的海岸軌條砦阻絕設施,甚至是斷垣殘壁且彈孔累累的北山洋樓、居民集資所興建的戰火英烈李光前將軍廟,都成為在地觀光的新資源,供旅客遊人憑弔的歷史場景。 二○○一年,金門與廈門直接通航,金門再度肩負起兩岸互動的關鍵地位,成為小三通的樞紐。穿梭巷弄間,不時可以看到各種抗戰標語、精神喊話字樣,不難想像當年國軍的浴血奮戰、以及金門居民誓死捍衛家園時,如何以血淚汗水寫下撼動人心的一頁。 過境戰地 海上公園 金門是環保先鋒 生態環境在長年的軍事管制下,保護的相當完善,自一九五○年以後,軍方大量植樹造林,從「綠化金門」走到「美化金門」,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被稱為「海上公園」,因為沒有工業汙染,擁有好空氣與環境品質,是很適合養生的城市。 好玩的地方非常多元,可以量身訂作,例如,喜歡大自然的人可以安排生態之行,年輕人近年來流行單車環島找風獅爺,愛美食的不妨安排至少四天的金門風味特色美食小日子─風味大餐、芋頭樂活舒食(請選擇金門縣政府輔導入選GHP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優良的店家),戰地風情漫天等等,都非常受到歡迎。 悠遊之一 賞鳥之樂 狀似金錠的金門,也是南來北往候鳥遷徒必經之地,春季有小麥、夏秋收成高梁,海灘潮間帶裡頭的魚蝦貝類,提供鳥類充足的食物,成為候鳥與留鳥們棲息的天堂,而保育級動物水獺與千年活化石─有鴛鴛魚之稱的「鱟」,在金門也可以見到。賞鳥人到金門必定是冬季到慈湖看鸕鶿夜棲、金沙溪口賞水鳥、小金門陵水湖、古崗湖拍陸棲性鳥類、浯江溪口每年四到五月有大批春過境鳥類。 悠遊之二 登高太武山 來前線走路啊!征服第一高山「太武山」保證有開心的感覺。二百五十三公尺的高度,從玉章路口起至山頂「毋忘在莒」勒山石前或深入海印寺,約一小時路程。民國四十一年,先總統蔣公於太武山摩崖之手銘「毋忘在莒」,為島上軍民的精神指標。 悠遊之三 尋找風獅爺 因歷代戰亂、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肆虐,致使當地田園荒蕪、房屋毀壞、民不聊生,金門住民為求藉風神、力獸以制煞辟邪,設立了風獅爺來鎮風止煞。座落在村落外圍,造型、神態各異的風獅爺,被譽為「金門民間的守護神」。縣政府統計現存約有六十八座。以尋找風獅爺 + 品嚐美食的單車繞島,也非常有樂趣喲。 悠遊之四 後浦小鎮 曾被全國票選、獲選為「台灣十大最熱小城」的金城,古稱後浦,是金門人口最密集城鎮,其聚落早在唐宋時期就頗具規模。史蹟集中在莒光路一帶,如唐代創建的靈濟古寺、雄偉富麗的邱良功母節孝坊、清代總兵署及奎閣、珠浦北路上的浯江書院等古蹟可步行造訪。 悠遊之五 傳統聚落 金門國家公園豐富的人文史蹟表現在歷史古蹟、以及傳統聚落建築上。國家級古蹟共計二十一處,公園內的古蹟有牌坊、古塔、石碣、墓園、宗祠共十一處,在歐厝、珠山、水頭、瓊林、山后、南山及北山等七個具代表性的傳統聚落中,多數仍維持漳泉式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不論磚石材料的運用、平面的布局皆變化多端,其屋脊的營建方式,有燕尾式的「翹脊」和馬背式的「圓脊」;以營建的形閩南文化圖片制來分,有一落、二落、三落及護龍、突歸、迴向等,深具獨特的地方風格。 保持原貌 古厝變民宿 老屋注入新活力 目前在水頭5號經營民宿的金門人顏湘芬,曾擔任領隊工作十多年領有華語導遊證。實踐家專家政科畢業的她,得風氣之先,二○○五年便在水頭當起了民宿主人,以一己之力布置了一個舒適的窩,等待倦遊來宿的旅客。 顏湘芬回想,因為她一直有返鄉服務的夢想,當初金門國家公園推動民宿,七個傳統聚落共有十六棟,但她只看上其中五棟,並參加了其中三棟的競標。最後標到水頭5號(水調歌頭)的經營權。 顏湘芬說,「我喜歡這座向陽門第,因為它沒有黏人濕氣,清乾隆時代的建築,是雙落雙護龍,屋後有瓦將軍。」屋主為黃文川昆仲,產權為叔姪數人所共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八百萬元重修,並取得三十年的使用權,公開招標,延攬民宿主人。 以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做為整棟民宿八個房間的主題,室名分別為明月、嬋娟(前廳)瓊樓、朱閣(正廳),顏湘芬用百合花的香氣來調節屋內的味道,並盡量保持古厝的原貌,裝飾都只是點綴性質,避免破壞古厝原有的風格。總是帶著笑容的她表示,「把古厝變民宿,不僅直接保存了傳統建築物,更為老厝注入新生命力,很高興我是其中一員。」 實施宵禁 軍事碉堡已長滿雜草 那段宵禁的歲月,刀槍在目,四面八方都是阿兵哥,家裡還要挪出房間當軍營,一有風吹草動,「雷霆演習」就三不五時緊急舉行,全民備戰。金門到處都藏有防空洞,老一輩的在地人說,對岸炮空襲就會躲進來避難。年滿十六歲加入自衛隊的童顯群回憶,接受操槍軍事訓練外要配合實施宵禁,一到晚上,路上不許行人通行,家家戶戶拉緊窗簾,防止燈光外洩,鐵絲網圍繞的檢查哨,總有站崗的阿兵哥大聲問:「你是誰?」「小王。」去哪裡?「戰鬥村。」做什麼?「找叔叔。」每天暗號都不一樣,如果誤答成「小許」,慘了,就會被當成匪諜或偷渡客抓起來。 「戰鬥村」的瓊林的地下坑道系統總長一點三公里,為了防禦敵軍,當地居民都要熟悉地道作戰。「海邊有兵駐守,要有證件才能通行,到處是地雷與砲彈,不小心就有危險。」童顯群回到海灘找尋舊跡,發現浪潮間帶仍布滿尖刺的軌條用來防止軍艦登陸,旁邊的軍事碉堡卻已長滿雜草形同廢墟。 前一篇文章 FUN暑假玩瘋水世界 下一篇文章 見證青春傳奇 世界運動員台北作客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於東方的諾貝爾獎限塑終極目標 貼近無痕生活暖化危機 每個人都擔心核廢料核四3 年封存到期該不該再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