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S Bonsai
小學畢業寫了畢業感文,得了獎,當時用詞不外乎「珍重再見」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作文間堆疊拼湊,卻不覺有離別氣息。典禮上,即使不少女同學互相擁抱、感傷落淚,我卻很淡然,心想畢業後大夥不外乎到隔壁的國中就讀,也不至於失聯呀;男生的童年充滿躁動與歡樂,遊戲、漫畫,與畢業後不必繳作業這些事,大量稀釋男生的畢業心緒。果真,國中如我所料,不少有緣分的同學又齊聚一班,重開笑顏。
中學畢業季時,我們看著學長姐在彼此畢業紀念冊,甚至制服上簽姓名與祝福語作為回憶;在我們屆將畢業時,也如出一轍,在教室內外穿梭,忙著寫升學考卷外,就是趕著簽名,微泛黃的白襯衫,塗滿稚氣、佯裝明星的筆跡,這些衣物多年後仍躺在衣櫃裡沉睡。中學畢業典禮有激動,卻也凝結起不安,一種被升學壓力制約的氣氛,「讀書,讀書!」典禮期間,眾人唱起〈驪歌〉,有人上台領獎,卻也有不少同學仍捧著書本孜孜不倦,彷彿沒有時間浪費在典禮上。
上了大學,同學更來自八方各處。有些同學受良好保護,充分享受大學生涯;有些同學性格獨立,半工半讀,早就認識社會的模樣;有年年得書卷獎的,也有渾渾噩噩度日的,不論是何種類型,畢業典禮的時刻,也意味社會大門的敞開,終須面對人生的現實,也因此,大學畢典,幾家歡樂幾家愁,許多人徬徨22K議題覓不著人生方向,卻也不少人早準備赴外進修、工作或創業。無論如何,我們那刻穿起整齊學士服,與老師同學擁抱、祝賀,至少在離開時不想再哭泣,也不該哭泣,我們都知道踏出校園後,需要更多堅韌去擁抱下一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