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解嚴推手前總統蔣經國的兩位前英文祕書,前總統馬英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昨天不約而同緬懷解嚴轉折。馬英九還提醒,台灣雖然解嚴,但從現在的發展來看,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擔心,雖然大家一天到晚批評威權體制,但一旦執政後是否就能擺脫誘惑,還是很大的問號。
馬英九昨天出席「台灣邁向開放民主」座談會時表示,蔣經國很早就開始思考解除戒嚴,他任蔣英文秘書時,有一次蔣要他查「戒嚴」英文字意,他找了大英百科等五項資料,解釋「戒嚴」有解除軍事管制意義蔣經國聽完眉頭一皺說,我們的戒嚴「沒有軍事管制啊」,當時他感覺蔣已開始嘗試了解外界看法。
解嚴前一年,蔣經國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被問到「是否準備解除被稱為緊急命令的戒嚴」,蔣直言「等把國家安全法令修改後,就會宣布」。時任翻譯的馬英九說,第一時間得知蔣解嚴想法,「渾身上下就像觸電一樣,感覺非常震撼」。
宋楚瑜則表示,解嚴不是紙上談兵或對外宣示的一句話,配套要先備好,除要先制定《國家安全法》;實際作為上,蔣經國不只一次要求當時的警政署招考訓練警政幹部,取代軍方的警備總部人力,相關準備工作都需費時規畫,因此,解嚴遲未能提早上路。
宋楚瑜也說,蔣經國晚年身體狀況雖不佳,仍毅然決然推動政治革新,他的意志堅定,最後決定政治改革的方向與策略,他認為若不從政治改革做起,台灣很難在戰略價值上擁有接續發展的本錢,「這是他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為台灣人民嚴肅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