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銀:亞洲應警惕氣候災難

 |2017.07.15
1392觀看次
字級
二○一五年九月印度阿薩姆邦古瓦哈提市暴雨成災,一名婦人抱著女兒在淹水的家門口等待丈夫取飲用水回來。圖/美聯社
二○一○年五月孟加拉薩德基拉縣居民用甕排隊,等著從供水車取水,當地前一年受颶風侵襲後就停水。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亞洲開發銀行十四日發布報告指出,全球人口最多的亞洲將是受氣候變化引起的氣溫上升、極端天氣與洪災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若亞洲沿襲目前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而不改變,氣候變遷將毀滅數十年來經濟發展的許多成果。

報告寫道:「絲毫未減弱的氣候變遷恐將毀滅數十年來經濟發展的許多成果,尤其是藉此導致高額經濟損失。」

報告指出,在本世紀結束前,亞洲海平面預計將上升一點四公尺,而且亞洲將面臨更多破壞性的颶風;中國大陸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與塔吉克的夏季均溫預計將升高攝氏八度。亞太地區許多陸地的降雨量將增加一半,引起新的洪災風險。

報告說:「如果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照舊,氣候變遷將對亞太地區人民產生災難性的衝擊,對貧窮且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人口更是如此。」

20洪禍最大城 2/3位亞洲

報告預估,海平面上升一公尺影響最大的城市中,逾四分之三在亞洲,其中七個在菲律賓;未來幾十年因洪水蒙受經濟損失且損失幅度最大的二十個城市中,近三分之二位於亞洲。

預計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城市裡有五個在大陸,包括工業大城廣州;四個在印度,包括商業中心孟買。

由於缺乏補救行動,在本世紀結束前,東南亞部分國家的稻米產量預計將下降一半;西太平洋現存珊瑚礁將白化和衰竭,重創漁業和旅遊業。

報告指出,氣溫上升可能會在二○五○年代前,導致亞洲每年死於與炎熱相關疾病的長者增加近五萬兩千人,南亞死於腹瀉者增加近八千人,亞洲死於瘧疾和登革熱者增加一萬人。日益艱難的生活環境可能進一步推動人口從太平洋島嶼向澳洲、從孟加拉向印度遷徙。

亞洲與全球經濟關係密切,意味極端天氣不只將打亂亞洲的供應鏈,也會擾亂全球其他地方的供應鏈。

過去二十五年來,亞洲驚人的經濟成長使人均收入翻漲十倍,不過亞洲仍是全球窮人最多的區域,而且亞洲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低海拔沿海地區,使亞洲「特別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

今年溫室氣體升幅 20年最高

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十四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指南》,指出今年溫室氣體上升幅度創過去近二十年來新高,部分歸因於強勁的聖嬰現象,但未如以往點名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

NOAA的年度溫室氣體指南顯示,造成暖化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因為燃燒化石燃料等其他人類活動,在一九九○年到二○一六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這是人類影響氣候的顯著測量。

不同於往年的指南內容,今年的指南並未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人類活動作直接連結。NOAA官員說:「科學家深知溫室氣體影響全球溫度的角色,但這是個很複雜且難以溝通的議題。」

這是非常顯著的改變,NOAA去年宣稱,「人類活動增加了二氧化碳的直接暖化效應」。二○一四年,隸屬於商務部的NOAA寫道,「人類排放氣體造成的暖化影響持續增加」。如今,新指南形容溫室氣體「長存」,承認排放影響氣候但迴避人類須負最主要責任的科學共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